據商務部消息,中國與蒙古國近日在京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蒙古國政府關于建設中國蒙古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的協議》。中蒙共建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是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加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發展之路”戰略對接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促進中蒙兩國經濟優勢互補,便利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推動兩國產業合作,加快兩國邊境地區發展,造福兩國邊境地區人民。
事實上,不僅是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整個中蒙俄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都對中蒙兩國的經貿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國際陸橋運輸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林備戰日前在“過境蒙古國—2019”論壇上表示,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沿線中最早啟動實質性合作的經濟帶,過境運輸呈快速發展勢頭。以二連浩特口岸為例,2015年進出境中歐班列僅77列,2018年猛增至1052列,甚至一度出現中國二連浩特口岸和蒙古國扎門烏德口岸貨物擁堵情況。
口岸的“紅火”折射出中蒙雙邊貿易的持續擴大。據悉,2018年,中蒙兩國雙邊貿易額達79.9億美元,同比增長24.7%。今年1—4月,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5.6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在這其中,中蒙農產品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國從蒙古國主要進口產品為畜產品。滿洲里海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滿洲里關區進口蒙古國水煮牛肉共計25批次492噸。
中國是蒙古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國。截至2019年4月,中國對蒙各類投資累計達到48億美元,約占蒙古國吸引外資總額的30%。中國投資額的48%集中于地質、礦產勘探與采礦業。長江經濟聯合發展集團戰略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葉繼濤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礦藏資源豐富是蒙古國的基本特征之一。”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企在蒙古國投資并參與實施了一大批有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承建了該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烏蘭巴托市新機場高速公路)、第一條跨區域高壓輸變電線路(烏蘭巴托至曼德勒戈壁輸變電線路)、跨鐵道路口兩座立交橋、跨圖拉河兩座鋼筋混凝土橋及多條省際公路;幫助其建設了覆蓋全國的通信骨干網及教育、電子醫療網絡;實施了學校、棚戶區住房改造、殘疾兒童發展中心等惠及民生的項目……
前段時間,蒙古國民航局—“MIAT”國家控股公司開通了烏蘭巴托直達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固定航班。“MIAT”公司經理德·巴特圖日稱,開通這一航班除了為兩國公民提供便利之外,還創造了擴大貿易、旅游、教育領域合作,增加蒙古國與中國南方地區開展合作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相關專家也表示,赴蒙古國承包工程的中國企業在建設施工項目的過程中,工程和勞務糾紛時有發生,且中蒙合資公司發生的問題較多,發生糾紛后很難解決,蒙古國營商環境仍有待提高。比如當地冬季氣候寒冷,一年的施工期只有不足6個月,每年9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為供暖期;在蒙古國注冊公司手續相對簡單,但退出機制繁瑣;部分領域存在政策壁壘,勞動力市場不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落后等。
因此,中企投資蒙古國時需謹慎。葉繼濤建議企業,一是要注意匯率風險,蒙古國產業結構單一,外匯儲備不足,抵御國際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國際經濟環境惡化,蒙古貨幣幣值可能會大幅波動。二是注意投資環境風險,投資者要遵守當地的法律,加強與政府的聯系,依法保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三是注意財務投資風險,蒙古國財政收入不高,政府負債率較高,企業投資基礎設施領域的項目時需關注政府的支付能力。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