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美國法下的執法調查新動向研討會上,威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史蒂文·賴斯表示,很多進軍海外市場的企業都因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繳納了巨額罰款。
據了解,俄羅斯最大移動通信公司Mobile TeleSystems及其烏茲別克斯坦子公司因違反FCPA的規定,被罰8.5億美元;法國興業銀行及其子公司SGA因在2004年至2009年期間向利比亞官員行賄9000萬美元,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被美國當局處以8.6億美元罰款。根據FCPA被定罪的外國個人也不鮮見,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席何志平在紐約被美國司法部逮捕,理由是涉嫌代表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中國能源公司賄賂非洲國家高級別官員,觸犯了FCPA,被處以36個月的監禁。
在清華同方集團法務部總經理蘇云鵬看來,為了有效避免在國際商業活動中的腐敗風險,中國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可能由FCPA引發的商業賄賂案件及其外溢效應,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必要的防控機制,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實施合規管理,將合規文化自上而下地在企業管理實務中貫徹實施。
蘇云鵬認為,中國企業應建立全球統一的內部管理規范和員工培訓制度,并積極與專業的外部中介機構(比如律師事務所或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尋求合規方面的指導。美國政府在對有海外賄賂行為的企業進行處罰時,會考慮該企業是否已經建立起良好的內部規章制度。如果企業有符合FCPA標準的守法計劃,在違反FCPA時,政府會酌情考慮并可能調整處罰。守法計劃應包括:外國官員、外國銷售代表和咨詢人員關系處理程序;公司員工培訓計劃;財務會計準確化的政策和程序設置;相關員工、外國代表知曉、了解及愿意遵守相關政策的書面承諾;違法行為的報告機制;內部審計和守法評估設計等內容。
“為避免觸犯FCPA,企業應當開展全方位的內部調查。”史蒂文·賴斯建議,先設立調查小組,保證有一定比例的管理者參與,必要時可以聘請外部顧問幫助深入調查。之后制定調查計劃,對文件證據進行審閱,調查計劃要明確目標和程序,突出調查重點。
威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亞當稱,審閱文件范圍包括電子郵件、即時消息、文本消息、日歷、硬盤驅動器、共享驅動器、硬盤、文檔、單元格記錄、費用報告、公司信用卡對賬單、視頻等。 在文件篩查階段,涉及的文件數量往往較大,不可能一一查閱,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剔除關聯度不高的文件。例如,在對電腦數據進行查閱時,可以通過具備關鍵字檢索功能的專業軟件,消除重復文件,并根據研究確定的關鍵詞篩選出相關性高的文件,大大縮減需審查文件的數量。
在調查程序的最后要與被調查人員進行面談。“面談時應安排至少兩人,由一個人主問,另一個人輔助并記錄訪談內容。此外,兩人同時進行訪談不僅有利于增強證明效力,也可以避免一對一談話出現意外。”亞當表示,面談中取證非常關鍵,一般來說,企業對員工職務行為進行訪談的錄音錄像,其合法性能夠得到法院的確認。但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不能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否則可能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將受到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
“對于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或按照美國《證券交易法》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的中國企業來說,應嚴格遵守反賄賂條款的規定,即便是在中國國內的行為也要嚴格規范;對于美國國內相關者以外的任何中國企業來說,如果被認為在美國境內運用郵政系統或州際商業的任何工具或腐敗手段參與賄賂,也將被視為違反賄賂條款。因此,中國企業在涉及與美國相關的通信、電纜和銀行項目時,應格外謹慎。”蘇云鵬表示,中國企業如果計劃收購美國資產、美國公司或在美國有經營行為的外國公司,從項目初期階段就必須謹慎行事,在盡職調查中必須認真審查目標公司是否有觸犯FCPA的行為,正確評估并合理規避風險。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