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在投資領域開放、金融開放創新和綜合監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應當成為當前推進高水平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核心內容。”當記者進入僑聯界政協委員聯組討論會議現場時,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原重慶市政府口岸辦副主任王濟光正在發言,聚焦的問題正是如何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在會議后,《中國貿易報》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王濟光。
“目前,按照國務院批準的總體方案,我國12個自貿試驗區結合自身區位梯度狀況、資源集聚特點、開放平臺布局和現有產業基礎,進行了各具特點的探索實踐,取得了相應的區域輻射和開放帶動成效。”王濟光對我國自貿區建設成果給予肯定,同時他也談及自貿區建設有亟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些自貿試驗區受區域經濟的梯度特征制約,以及推進過程中存在突破性創新不足、聯動式協同乏力、外向型人才匱乏、開放式觀念滯后、帶動能級較低等問題,目前我國自貿試驗區正面臨著深化創新和加快發展的制度瓶頸。”王濟光說,這些問題可能會致使自貿試驗區政策創新與實施效果有所折扣,國家對構架自貿試驗區網絡體系的戰略意圖無法得到充分體現,“例如,有些自貿試驗區,尤其是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需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僅依靠復制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等地的經驗和成果。畢竟各地經濟情況存在差異,有些經驗和成果不一定適合當地。”
王濟光表示,這些自貿試驗區主動創新的突破點應當從中央的一系列安排中尋找。例如根據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新一輪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應當從投資領域開放、金融開放創新和綜合監管等方面著手。為此,他提出了以下四項建議:
一是在投資領域開放中加大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瘦身”力度。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盡快形成并出臺自由貿易政策安排,制定更高水平、更加精簡、對接國際標準的負面清單,實現服務貿易與區域開放的有機結合。對建筑服務、運輸等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服務業領域,可不再列入負面清單,盡量減少限制性措施;對教育、養老、健康等國際競爭力不強但開放風險較小的領域,可以考慮積極擴大開放,僅保留部分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對金融、保險等開放風險復雜的領域,將現有限制性措施盡量納入負面清單之中。同時,提高負面清單透明度,明晰負面清單體例,完善特別管理措施,消除市場開放隱性壁壘,減少尋租空間。
二是進一步全面優化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以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為目標,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對自貿試驗區內各行各業進行重新分類、評估,盡量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縮短清單條目,審慎設計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真正激發市場活力。優化負面清單內相關限制類項目審批程序,注重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對公共秩序、公共健康、金融安全等重要領域,要發展與之相匹配的負面清單管理“安全閥”機制。
三是強化外商投資管理創新。轉變外資監管理念,改革操作系統、配套措施,真正從傳統的部門監管、企業性質分類監管轉變為行業監管。探索以行業監管為主、綜合監管為輔、依托信息共享的事中事后監督。構建與國際高標準對接的金融服務規則體系,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推動資本項目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構建宏觀審慎框架下的資本項目管理體系。建立與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完善區域監管協調機制,切實提升金融風險聯合防范和處理能力。
四是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形成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的自貿試驗區監管體系。促進行政部門市場監管職能與社會信用體系有機融合,提高事中事后監管的效率和水平。建立信用收集、共享、披露以及多部門信用聯動獎懲制度,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依托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完善自貿試驗區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市場監管和聯合檢查制度,推動政府執法檢查的科學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雖然批復時間短的自貿試驗區還有很多路要走,但依然有眾多省份在爭取設立自貿試驗區。對此,王濟光表示,增設自貿試驗區可以考慮推進,但設立自由貿易港需要慎重考慮,因為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更高的要求。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