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按下中美貿易戰的“暫停鍵”后,中美雙邊談判如何推進、能夠取得什么樣的結果、會對兩國經貿關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等均被廣泛關注。12月11日,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磋商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方牽頭人通電話。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會晤共識、推進下一步經貿磋商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交換了意見。
此前幾天,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在未來90天,中美雙方將以取消所有加征關稅為最終目標,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照顧彼此關切”的原則,就雙邊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磋商,將從農產品、能源、汽車等領域做起,立即落實雙方已達成共識的具體事項。圍繞符合雙方利益、有共同需求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合作、市場準入以及貿易平衡等議題開展磋商。雙方團隊目前溝通順暢、合作良好,中方對未來90天內達成協議充滿信心。
中美兩國元首在阿根廷成功會晤、并就經貿問題達成的重要共識是雙方后續開展磋商的政治保障。2018年,中美經貿關系因為美方挑起貿易戰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中美兩國建交近40年,雙邊關系發展歷經風雨,但中美雙方在經歷各種風雨之后總能找到“最大公約數”。過往經驗告訴我們,這恰恰是過去40年中美關系特別是經貿關系總體持續向前發展的原因所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程中,中美之間圍繞中國入世談判所經歷的種種波折和最終達成共識就是最好的先例。因此,就算當前中美貿易領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結構性矛盾或問題,但有了兩國首腦最新達成的重要共識這一政治保障,中美經貿磋商應當能夠相向而行,實現“解紛止爭”。
中美兩國在經貿方面上利益高度重合,具有天然互補的結構性需求,這是中美能夠達成協議的基礎。在“誰也離不開誰”的全球價值鏈中,處于重要地位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在貿易領域“大打出手”是不可想象的。中美兩國都承受不了與對方在經貿領域全方位脫鉤的嚴重后果。中美安則全球穩。一個缺少中美合作的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只會導致貿易伙伴“選邊站”而撕裂全球合作的進程,只會加深各國在WTO運行中的分歧而摧毀來之不易的多邊貿易規則體系,只會掣肘新一輪多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談判進程而放慢全球經濟復蘇。
先易后難,循序漸進,著眼長遠是中美雙方在貿易領域最終達成更多解決方案的必由之路。中美經貿領域的問題多多,先易后難才能讓彼此看到解決各自結構性問題的務實和誠意。中方表示首先從農產品、能源、汽車等領域入手,這是中方著力化解基礎性問題的實際行動。國際貿易分工和中美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帶來的中美經貿在知識產權、市場準入、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尋求更多的共識。中美雙方在此前幾輪磋商中,曾就農產品、能源等領域的貿易問題達成初步共識,這充分說明,找到“照顧彼此關切”的解決路徑并非不可能,這當然需要中美雙方循序漸進,而不能操之過急。在中美不斷達成階段性協議的同時,逐漸形成雙方共同接受的、富有成效的雙邊經貿問題的溝通平臺和處理機制,將有助于中美經貿關系在著眼長遠中實現最大化的可預期和防止引發一時的過度激化。
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不僅會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更會對中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強烈的信心和預期。這種穩定的雙邊經貿關系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美國而言同樣意義重大,對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特別是保護主義沖擊的全球經濟貿易更是作用重大。因此,我們期待接下來的中美經貿磋商談判能夠“和為貴”,雙方能夠以更靈活的方式和更開放的心態來“化干戈為玉帛”,談出更好結果,從而利己惠人,讓中美經貿關系早日走出“風雨”。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