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式風格浸染的室內設計界,每天都更新著來自各國層出不窮的花樣,滿足愈發年輕的戶主。霓裳也追過新潮的美式設計,卻在而立之后定了心性,希望住在簡潔大氣、文化氣息濃厚的屋檐下,有實木的書柜、全套的茶桌、琳瑯滿目的瓷器、梅蘭竹菊的雕花、頗有風骨的白描字畫……
還有,她仍然希望家里能擁有一些潮流、創意的現代元素,以免被朋友視為老氣橫秋的怪人,也別損了年幼孩子的活力。兼具摩登和中式,霓裳的設計師朋友,為她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曾經40平米的學區房讓一家三口的生活顯得緊張而局促,好不容易又住進寬敞些的屋子里,霓裳也終于定了心,想著從濃郁的古風,感染一些恬淡自恃、寧靜致遠的心態。客廳還原了她心心念念的茶區,喝茶雖是件麻煩事兒,卻讓霓裳在水沸、滿盞、聞香和品湯中拋開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瑣碎。
有趣的是,霓裳并沒有置辦兩張大氣的紅木沙發,她希望保留自己坐慣的軟沙發。雖然這在中式風格里并不常見,但只要鋪上玉色錦緞的罩子,搖身便融入了客廳所營造的場景里——這也是比較摩登的一處了。
八角的空窗,將書房里的“一景”也引進客廳,借鑒了園林里“別有洞天”的趣味。
客廳通往餐區的洞門,與客廳的空窗相呼應。面積不大的空間被這些巧思規整得輕巧玲瓏,減少了磕碰,以利通行。
如果說,安排緊密的茶區和有些陣仗的餐區,體現了“密不透風”的美學。通道一角則非常空曠:鮮有的角柜,也是中式家具里最簡潔的明式風格;黑白的燈籠式吊燈把視線拉高。這一處,便是“疏可走馬”。
文章內容來自于PChouse家居雜志《摩登點綴著古風》
對簡單的一家三口來說,紅木的大圓桌似乎排場太大。但是,家里的老人常來看望孩子,也漸漸習慣在這里落腳。一來二去,這個餐廳對于時不時就要上演的“三世同堂”,倒是分外合適。
大紅色的花束,非常適合點綴中式的空間——少量的紅色,不僅能夠提亮中式風格帶來的清冷和壓抑,顏色本身也能夠輕易地融入木色。而木頭,也是中式家裝里的“頂梁柱”。
切忌,紅花只是點睛之筆,不宜泛濫。
書房是霓裳的自留地,少有孩子的跑鬧。摩登的創意少些,中式的氛圍則更濃些。
沒有了會客的功能,二樓也就“放松”得多:按一定邏輯掛著的字畫算是一樓風格的延續,卻能看到更多“結婚照”、“全家福”這樣溫馨的擺件。
臥室是霓裳最篤定的空間。家具的種類和排列,早就在她的腦海里來去了幾年,直到搬了新家,也確認自己和家人能夠駕馭這樣的構想,才請設計師幫著添磚加瓦。
床鋪和床頭柜的材質都是質量更加上乘的紅木,比輕飄飄的“木架子”更有力度和底蘊。與之而來的那股“安穩”,彰顯了霓裳對家的定義。因為木頭本身的厚度,臥室的其他都盡量從簡,不再多余“贅述”。
這幾只木柜,都是霓裳的心頭好,本來也想放在二樓的臥室里,有些拿來傳家的意思。但是,由于堅持要為臥室“留白”,這幾只柜子便被“安插”進玄關的兩側,“開門見山”地定下了里面的基調。
這把古琴并不是擺設,閑暇時,也總能見到撥弄琴弦的身影。樂色雖稱不上高山流水,卻也有些對生活、對歲月的見解。
有時候,還能聽出幾絲頗時髦的曲風。
與時俱進”的中式元素
無論是中國風,還是中式家具,厚重沉淀的歷史感讓空間變得更有故事,隨之而來的卻是不太討喜的老氣。于是,那些中式家裝的元素,即使那么值得揣摩,也讓求新求異的年輕人望而卻步,生怕落了個老氣橫秋的名聲。
但是,經典之所以經典,便在于它既能流芳百世,又能順應時代而推陳出新。
1. 不對稱的燈籠
同樣是照明工具,同樣保留了大紅燈籠的款式,卻通過簡單的透視或拉伸,打造出這款既摩登又古樸的吊燈——拉伸變形,能夠讓再熟悉不過的中式對稱,由古板變得鮮活。
2. 馬卡龍色的圓凳
模糊雕花,只保留簡單的鏤空,接著涂上幾款馬卡龍色,把仿古的圓凳變得輕巧玲瓏。換一種顏色,能夠讓“有分量”的家具,變得很清新。
3. “古老”的小玩意兒
并不用擺滿精細典雅的青花瓷和巧奪天工的琺瑯瓶,只是些木刻的小鳥、泥塑的小人兒、撿來的貝殼和卵石——這些很傳統的“玩具”,不會破壞古風的協調,也充滿童真和人情味兒。
TIPS:謹防不倫不類中國風
1. 對于基調來說,五千年積淀的中式家裝,有它固定的套路和學問,自是比較挑剔。大件的家具應以木頭為宜,不用壁紙或選用素的純色。類似“對稱”“鏤空”“留白”的典型中式美學,也非常適用。
2. 別對所有摩登現代的設計“草木皆兵”,中式風格對于細節,又像海納百川。每件簡單素雅的單品都能在其中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即使有一兩件花哨的典藏,也能在本身就低調華麗的木雕或瓷瓶中得到釋放,這也是很多西式家裝所無法完成的包容。
3. 雖然聽起來比較虛無,但是,想要安穩地住在這樣的家里,一顆在浮躁中慢慢沉淀的心也尤其重要。不然,也是怎么都覺得別扭,覺得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