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很多媒體報道了,消費者在宜家“蹭睡”的新聞,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那為什么在宜家會有很多消費者這樣堂而皇之的倒頭大睡呢?這主要還是源自于宜家家居的體驗式消費,本來他就是讓人體驗的,不睡怎么能知道好不好呢?這不,在日本,他們又把體驗搬到了地鐵上...
思維核心一:重新定義產品
為宣傳宜家立川店,日本IKEA打造的IKEA「Party Train」狂歡地鐵,把都市人愛恨交加的地鐵進行形象大反轉,從地鐵的窗簾、扶手、頂燈、椅子、地毯全部換成IKEA產品,所有細節極致而精致,擠擠就懷孕的地鐵,徹頭徹尾變身家庭狂歡派對,溫馨、浪漫、有趣,讓人心馳神往,北上廣深地鐵頓時弱爆了。
宜家「Party Train」最少傳達了兩個產品定義:
一、任何大小的空間,只要有宜家,就能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營銷手法絕妙解讀了宜家的產品理念。
二、產品最核心的意義是顛覆傳統,讓用戶更幸福。當把擁擠、緊張、狹促的地鐵變成宜家時,地鐵也被重新定義。
思維核心二:讓粉絲體驗來代言
很多人都有宜家的會員卡,因為宜家除了有會員專屬產品和陳列區,還有會員優惠和刊物,這對宜家會員來說,是極富粘性的情感依存關系,久而久之,很多會員會自詡為宜家忠粉。據悉在全球范圍內,宜家會員貢獻的銷售額是非會員的三倍。
而這趟IKEA「Party Train」地鐵的準坐門檻,就是宜家會員,據悉,招募期約有1300人申請,但只從中選出了240位會員搭乘,專屬的優越感讓IKEA粉更覺得自己被深愛了。這就又傳達出一個核心:當你成為我們的粉絲時,將會獲得更多專屬寵愛,被愛的優越感,是絕大多數人最愛曬、愛炫的。輕松利用粉絲的感受,向更多用戶傳達良好的用戶體驗,粉絲變身自媒體,幫助傳播,所節省的廣告費難以估算。
思維核心三:社交傳播
社交、移動、o2o當下三大熱點,IKEA「Party Train」占全了!
如果只是把車廂包裝成宜家樣板房,對用戶來說,也就是移動著看了下樣板房,并無更多花頭。但IKEA「Party Train」營銷賣點兼具了社交功能,車廂分成「Party Living」和「Party Dining」,從上北臺站出發,到多摩中心站,派對活動的設計,讓所有的參與者可以交流、交友、參加游戲,縮短彼此的距離,交上新朋友。
「Party Living」準備了餐巾紙、風箏線裝飾成的迷你工作坊,由工作人員主持IKEA猜謎大會,猜中可得IKEA1000日元購物卡。「Party Dining」提供瑞典菜肴和IKEA美食,店員扮成列車員介紹產品,為會員服務,會員們可以邊聽IKEA介紹,邊享受宜家美食,交流、交友。
在這列開往宜家新店的地鐵上,IKEA「Party Train」的設計讓用戶體驗出了幸福的味道,可以交友,可以體驗專屬的優越,一趟簡單行程,被賦予不同的樂趣。而實際上,地鐵的終點就是IKEA立川店,若在尋常日,不過是擠在人群里抵達,但因為IKEA「Party Train」的產品體驗式營銷活動,讓這段路途變得浪漫而有趣。
在IKEA「Party Train」的營銷里,圍繞重新定義產品、粉絲自媒體效應、社交傳播,幾個互聯網思維熱點,而核心依然落在產品體驗營銷上,每個極致的營銷細節設計,都是在更貼近用戶需求地展現產品優勢,觸達用戶需求,獲得與用戶更好的溝通。內容有趣而生活化,但卻又具備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這才是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好吧,要說的就是一句,互聯網思維不是搞搞噱頭拉拉屌絲,更多的,依然是把產品最本質的體驗以觸動用戶生活與心靈的方式傳達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