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鳳凰花開的季節,迎來邁向成熟的畢業季。5月15日-6月26日,全國三大美院之一的廣州美術學院舉辦一年一度的畢業生設計作品展。
對熱心設計、鐘愛創意的人來說,每年的廣美畢業展是必去的朝圣地。仍未走出校園的學生們懷著他們最初的夢想,為羊城帶來一場賞心悅目的夏日設計盛宴。
這些美好的創意,不僅僅是天馬行空的舞臺表演,來自生活的靈感、發現日常細節的感悟,更帶來了重新審視家居生活的視角,激蕩著我們對家的無限幻想。趁展會落幕之前,不妨前去尋點靈感,換個角度看生活。
設計誕生于細節處的點滴關懷
就像人會成長一樣,家具的設計也在不斷進化。或許你見慣了日常的家具形態,會覺得椅子是為坐而生,床為了睡覺而設計,柜子也應當有柜子的樣子。但其實,在設計之處,家具并沒有定名,也沒有固定的外觀,它們誕生自同樣的初衷——為滿足不同的生活需求。
生活在變化,需求在變化,家具也理應有更加貼近人心的設計。心思細密的畢業生們也敏感察覺到這一點,于是誕生了一批另類的家具產品。例如馬瓊興的作品《折》,清新的白色和綠色搭配十分搶眼,但更令人關注的是其趣味的功能設計,在一款椅子內兼具了椅子、抽屜和置物層的功能,仍然能夠保持出色亮麗的外觀。來自一組畢業生設計的《書房空間》作品中,書房家具有了更加細節化的設計思考。又例如,書柜有一層層的導軌,可以放置擱板、抽屜和儲物層,可以根據個人的使用需求進行個性化安排;書桌的側面設置抽屜柜,正面的抽屜柜獨特的雙層設計,讓外觀古樸的書房家具有了關懷備至的功能,更能符合現代人的使用習慣。
天馬行空,也可以是生活的常態
畢業設計最備受期待的,就是那一股不受社會和經濟束縛的無限創意。在今年的廣美畢業展上,無論是外觀的設計上,還是在材料的選擇上,天馬行空的創意為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看著這些趣味的設計,或許會覺得:生活的常態也應當如此自由奔放。
張偉設計的《獸》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作品,用傳統的竹材編制成為外觀討喜的“獸”形,乍看以為是創意擺設,事實上也是一款兼具舒適度與美觀度的椅子。將傳統竹編工藝,與漸漸被人淡忘的“獸”結合在一起,不失人文關懷。來自謝偉鑫的《Cube Piggy》以小豬為造型,設計成一款幽默的儲物凳,賦予冷血的家具一種溫暖的屬性。邱蕾冰的《Bacteria》用硅膠材質制造出細菌形的燈,燈可以不斷變換顏色,趣味十足。
嘗試使用新材料做家具,是每年的一個主流話題。今年也有不少優秀的設計作品主打材料應用。例如呂品品的《漸變·蘇》,利用“神奇”的白乳膠,日常的布料也可以設計成座椅。這兩種材料的結合讓椅面兼具了硬度和彈性,可塑性極強的布料撕成一條條流蘇,增加了椅子的趣味。區世升的作品《無骨》嘗試了皮藝座椅的可能性,利用皮在水的作用下可以變得堅固耐用,用全皮設計成一款獨特的三角面坐墩,獨特的質感賦予椅子野性十足的個性。
物之美,激蕩生活靈感
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這是設計對生活的最大貢獻。設計僅僅有對生活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力是遠遠不夠的,好的設計作品還要有能夠引發遐想的美形外觀。外觀上的美并不流于表面,美的力量能夠觸動心靈,激發出更多的生活靈感。在今年的畢業展上,不少作品為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林惠敏的作品《扇始扇終》,看似簡單的邊柜,用傳統的折扇組成柜門。扇子可伸縮的特點,改變了傳統柜門的開啟方式,同時也賦予柜子一種傳統文雅之美,賦予家具一種古典優雅的氣息。林秋結的《材料運用與組合——燈具篇》作品中,一款燈具以三角獨立的樹根為造型,燈光從樹根中透出,頗有古樸蒼涼之美。潘燕斐的《異狀態》作品中,簡單的真皮覆蓋為燈罩,皮藝的獨特質感、柔美線條,為燈具帶來別具一格的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