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今天聊大牌設計和大師設計?我想拿你們更為熟悉的時裝行業與家居對比,因為實在太相似了。大師設計更像是Icon Bag,比如2.55,比如Birkin,拿到世界家具史來看,“Icon Furniture”就應該屬于上個世紀中期Eames夫婦的DAW,也可能是Hans Wegner在1945.1949的The Chair,抑或Chinese Chair。家具是耐用消耗品,所以所謂的“Icon Funiture”更應該是在家居中占有主導地位,應該是具有恒久品質的,歷經時間的打磨和風格輪替依舊在各色的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家居品味的提升,審美趣味的提高,是永遠沒有捷徑可走的一條路,多涉獵多看就是唯一的辦法。就像時裝會去看《Vogue》,《ELLE》,提升家居品味推薦大家去看與Vogue同屬Condo Nast的《安邸AD》,意大利RCS旗下的《AT CASA》,安邸有網站,《Domus》,《DDN》,網站有Dezeen,Designboom。大多人看來是否太高貴冷艷?充斥著極簡和硬邊藝術。好吧,那就繼續涉獵。
不推薦國內的《時尚家居》,我看過今年的六月刊,質量不高,可以拿時裝對比想象一下,就好像七匹狼抄襲了John Galliano(Dior前設計師),然后被拿到VOGUE大肆軟文推崇為新一季的趨勢。我在《時尚家居》看到PhilippeStarck在Kartell的早期作品和Antonnio Citterio在B&B的作品在國內九十十一線家具生產商進行拙劣后,被《時尚》饒有興致的推薦了一番。Patricia Urquiola早期在Moroso的作品,人體工程學的極致設計,僅僅只是被《時尚》拙劣的拿了些蛋疼的文字渲染了一番,卻只字不提“內涵”。提升家居品味,那么暫且先扔掉這本雜志吧,還停留在田園小碎花的Scale。
好吧,裝逼了一番后,進入正題,《我們去宜家 尋找大牌設計》。商場的無數店鋪充斥著Tom Dixon的仿制品,山寨品。當我們能力不足以支撐起Comme des garcons的時候,為何不依靠自身的品鑒力去H&M找到替代品,而去找一件A貨?所以家居行業也一樣,還好我們有宜家。來吧,去宜家找“Icon Furniture”。
品牌名:Flos,Designer:Sebastian Wrong。
Flos赫赫有名的蠶絲燈, Fantasma by Tobia Scarpa。
Flos Skygarden by Marcel Wanders,Flos的作品,內部其實是有雕花的,宜家省去了。
Flos極少主義大師Piero Lissoni的作品,(Boffi,Living Divani都是其設計風格鮮明的品牌)
DESIGNER(S) : George Nelson
BRAND : Modernica
好吧,說沙發,大有來頭的Cassina,宜家這個模仿的對象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師柯布西耶早期的佳作。
這個椅子來自于Gordon為意大利軟體沙發領導Minotti設計的,貌似大S家沙發這品牌,哈,小小八卦一下,Minotti是Dordoni個人旗幟最為鮮明的品牌。
JEFFREY BERNETT在2003年的時候為意大利B&B設計的METROPOLITAN
意大利品牌Moroso,產品名Miss Sarajevo,Designer Karmelina Martina
意大利明星建筑師和設計師Antonio Citterio合作的Arclinea櫥柜,該設計師是倫敦和巴厘島寶格麗酒店的設計師,也是B&B的設計師之一
德國實木家具品牌E15,Designer: Philipp Mainzer, 1998的作品。
依舊是來自Antonio Citterio的作品,出自B&B
Dordoni出自意大利Minotti的作品
Tom Dixon的宜家替代品,雖然設計上有點不相似,有點勉強,不過也可以這么玩。
近年來米蘭設計周大火的荷蘭品牌Moooi的作品,我幫你們也找到了類似的替代品,。Moooi的產品名:Fringe 1,設計師 Edward van Vliet
依舊是Moooi,Raimond,設計師: Raimond Put
,
Moooi,Heracleum II,設計師:Bertjan Pot
Dornbracht水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