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而復榮 敗而復興,這是歷史發展不變的規律,一段歷史如此,一個行業亦如此;中國家居服走過初始,走過高速發展,到今天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加理性的消費者,在新的2014年里,企業也是時候思考如何面對未來的家居服市場。繼續照本宣科走以前的路還行得通嗎?電子商務大行其道分一杯羹,實體該如何應對?市場多元化渠道的出路在哪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睦隆世家陳少和總經理,來看看陳總對家居服行業有著自己的怎樣見解,在新的一年里對家居服市場又有怎樣的展望呢?
背景:2013年,如果你走訪一圈家居服市場,隨便進店去詢問終端代理商店鋪銷售情況時,或許你會聽到絕大部分的終端代理商都在訴說著同樣一個問題:家居服現在不好做了!
小記:您好!陳總您能給我們講講家居服行業是處于怎樣的現狀呢?
陳總: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都會經歷上升期,高峰期和低潮期,家居服行業經過前幾年高峰發展后,加上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人工成本、生產成本的上升,現在可以說是轉入到了低潮期,價格戰在這個時期是不可避免,這也讓家居服市場的利潤降到一個低谷;現在許多人都在說內衣行業新一輪的洗牌即將到來,我們正處于洗牌的時代。大環境情況是:你想要尋找一個優質省級代理,是比較困難的事了。有些代理商可能是同時代理了好幾個品牌,那他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你的品牌上來;有些代理商下單生產卻因為資金問題連連賒賬,加大了公司資金鏈周轉;許多終端代理商為了擴大銷量,代理你家品牌的同時,也在店鋪賣著其他品牌的產品,造成終端渠道的混亂,這些情況是大多數行業進入到低谷階段都會出現的現象,但我覺的這恰恰是給行業一個思考的機會,也是讓各家企業練內功的時候。
背景:2013年雙十一天貓一天總成交額落定350億,從11月11日零點開始,天貓的總交易額就在不斷刷新。開搶10分鐘內,總成交額達到15億元,38分鐘內即達到50億元,不到6小時,天貓總成交額突破100億元。而今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超過去年全天銷售額191億,只用了13個小時。
小記:睦隆從08年進入電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您如何看待電商與實體的發展?兩者間會不會有沖突?
陳總:2013年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內衣行業慘淡的市場情況,而電子商務在雙十一期間刷新的一個又一個數據表明: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現在不可阻擋的趨勢,并且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趨勢,在這幾年加大了對電商的投入。電商沒有地域限制的優勢,方便了更多的消費者;但實體勝在可以親身感受和體驗到產品的真實性,減少了購買的風險。在渠道上來說:電商是品牌的另一個渠道,目前來說是會與實體形成競爭的,電商成本低,價格相對實體來說更便宜一些,所以有些客人在實體試過衣服,最后卻跑去網上購買了,這個現象就是我們說的線上線下的競爭沖突,但只要企業分配的好,這種內部競爭是可以調節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要求店員提高店鋪的服務水平外,更多的還是要把兩邊的產品給區分開來,針對網絡、實體有兩套不同的風格的產品。
背景:目前市面上,家居服品牌并不缺乏,但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拆掉家居服的吊牌放在一起,產品無法辨認出屬于誰家。
小記:面對家居服產品同質化問題,陳總您覺的這會對家居服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陳總:現在家居服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現象是比較嚴重的,這對一個品牌來說是很不利的。每家店的衣服都一樣,讓消費者在選擇上無從下手,也會讓他們覺的明明一樣的衣服,我干嘛要去買貴的。這種消費心理無形中把商家拉向了拼價格戰的銷售模式;一個品牌,如果它沒有鮮明的品牌特色用來區別于大眾品牌的話,那么它能走的路也不會很遠;現在企業不僅僅是在賣產品了,更多的是賣品牌文化。
小記:對于2014年,您覺的該如何去應對接下來的市場?
陳總:2014年的市場依然是挑戰與競爭,重新梳理渠道是一大任務,該割的就要割掉,一包攬政策只會讓企業更不堪負荷;強化品牌的發展,無特色、不尋求變革的品牌和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線上線下全面發力,整合線下品牌的優勢,線上零距離購物模式,形成線上線下的緊密結合,真正實現資源互補的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