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在中國多地蔓延并頻繁發生,一款號稱專為抵御霧霾而設計的德國窗紗火了。這款窗紗自稱通過“高磁纖維”制成,通過“負負相斥”原理,能將攜帶負電離子的霧霾微塵阻隔在外,當前正在積極向中國市場推銷。
外國企業優勢明顯
依靠先進技術,不少外國企業正在挖掘中國防霾“新商機”?谡帧⒖諝鈨艋鬟@些傳統領域,外國高端品牌備受中國中產階層青睞;而在類似窗紗、新風系統、空氣監測專業市場等新領域,外國企業更是優勢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對新商機的把握能力以及技術短板是中國企業急需補齊的功課,價廉物美則是中國企業逆襲的關鍵。政府應及時明確空氣凈化設備的相關標準,加大監管力度,規范行業亂象,促進市場規范化發展。
今年入冬以來,中國多地頻繁遭遇霧霾天氣困擾。北京本月已兩次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這相當于告訴北京的2100多萬居民,重污染天氣有可能持續3天以上的時間。
戴上專門防PM2.5的口罩、家里安裝空氣凈化器、呼吁單位安裝新風系統……“我試盡了所有能夠想到的辦法,讓自己呼吸的空氣盡量干凈一些!痹谝患衣蓭熓聞账习嗟挠谲S說。
“霾肆虐”孕育“霾商機”
“霾肆虐”孕育著巨大的“霾商機”。這個冬天,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多個霧霾頻發的城市出現口罩漲價脫銷、熱門品牌空氣凈化器售罄的情況。
在家長和老師的呼吁下,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表示,已組織專家參與校園空氣污染防治研討,并組織關于安裝空氣凈化器和新風系統的調研。
繼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酒店、商務樓以及高檔住宅小區近年紛紛安裝新風系統后,更多城市的住宅正在考慮加裝新風系統和防霧霾紗窗。來自美國的一家經營酒店的公司已經看準中國“霾商機”,積極研發空氣凈化系統以開拓新的業務領域。
而在空氣監測專業市場,憑借全球領先的污染預測技術,一些國外老牌科技巨頭在中國市場更是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
據路透社報道,IBM掘金中國防霾市場,其首批客戶是北京環保局,雙方在霧霾預警領域展開合作。微軟則與中國環境保護部、福建省環保局、成都市環保局等簽署了空氣質量預測合作協議。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中國近幾年才開始關注PM2.5,在規律性認識、對策措施制定、治理技術和裝備上都是剛剛起步,技術儲備欠缺。”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濤坦承。
他認為,隨著中國政府、民眾、科研機構以及企業的全方位重視,不久的將來,空氣監測專業市場的“中國制造”有望趕超。
在民用領域,隨著近些年中國民眾健康維護意識的提高,空氣凈化設備市場急劇膨脹,大量國內企業開始涌入,從口罩、空氣凈化器乃至新風系統,國產品牌產品不僅多而全,并逐漸向中高端邁進,但占據行業高端市場,并受中產階層追捧的,仍是一些外國品牌。
東華大學教授沈恒根說,由于缺乏國家統一的標準,方興未艾的空氣凈化行業存在著準入門檻低、標準缺失、監管不力等諸多問題,產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諝鈨艋a業本身更需凈化,出臺標準、推進執行、加強監管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