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揚言入股京東,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今年的電商行業似乎遵循著“叢林法則”,競爭越趨白熱化,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行業生態,在“無政府”的互聯網業和行業協會的監管缺位的多重考驗下,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電商行業亂象紛起, 大到大名鼎鼎的微軟,小到老婆餅店小二,都蠢蠢欲動要分一杯羹。此時窗簾行業進駐電商市場也是順時應變的必然之路。“觸網”商機讓傳統的窗簾家紡品牌嘗到了甜頭。2010年被稱為家紡業界的電子商務年。緊隨其后的2012家紡企業在電商領域的渠道創新使它們漁翁得利,吸金無數,其迅猛攀升的利潤空間至今也讓人津津樂道。美國家紡集團戴思琳,短短1年間一舉成為京東第一家紡,打入亞太區的主力華東地區,坐鎮上海,窺視全國。
與此同時,傳統品牌們也不甘退居二線,勢頭生猛。如羅萊旗下直銷品牌LOVO通過LOVO網絡直銷獲得與全球同步的屬于自己的居家產品。僅拿雙十一的數據來說,去年11月15日淘寶商城統計富安娜和水星家紡銷售額也均突破兩千萬。
窗簾行業的信息不對稱是眾所周知的,小作坊的商販們一聲令下,一氣竄通壟斷了市場定價,讓消費者砍價回天乏術。如今“開放、共享、共贏”的互聯網讓信息的渠道更暢通,價格更透明,家紡賣家失去了一家獨大的地位,讓消費者又一次回到“顧客就是上帝”的高位,怎不能令線下商販們驚慌?
家紡企業進駐電商平臺,面對的是陌生的消費群體和全新的市場環境,經歷著思維和理念的轉變,如淘寶店鋪的客服24小時全天候待命,凌晨也得守候在電腦旁等最后一個客人離開,與傳統企業客服“到了點走人”的“高貴冷艷”作風迥然不同。傳統家紡款式設計顏色搭配,許多作坊對自己的風格定位還不甚了了,就措不及防的被電商這股浪潮席卷進去了。家紡電商自誕生之初進入市場就被貼上了“低價賤賣”的標簽,眾多小店鋪無底線地打價格戰,混戰亂戰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產品花色,式樣頻頻“撞車”,連宣傳用詞也雷同,產品同質化嚴重。
這也是為何外來品牌如美國戴思琳這樣的商家能夠漁翁得利。商家品牌意識的缺位,讓戴思琳一舉進軍中國。戴思琳家紡,這一在美國低端市場混的風生水起的洋品牌,入主中國后改頭換面,改變市場戰略,以電商平臺作為攻破中國市場的第一張牌。其瞬間包裝成為走”高大上”路線的快時尚家紡,以時下流行的美學趣味“小清新,小文藝,小資情調”,“創意窗簾”面貌示人,輕易攻破了中國的國門。
戴思琳在互聯網領域第一個吃螃蟹,分到了20%的市場蛋糕,穩坐京東家紡類目的第一把交椅,馬化騰自詡從來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然而在這個商機稍縱即逝,品牌先入為主的時代,第一個當老大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就如馬化騰也沒有想到從2009年到2010年的短短一年間,電商平臺已趨飽和,“易迅”已無立錐之地,在夾縫中生存。正如戴思琳大中華區電商部總監朱振宇所說,“戴思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風險與回報總是如影隨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