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報維權315》欄目聯合市衛生監督所、市疾控中心,隨機抽檢了市區6家美發店毛巾的衛生情況。雖然大腸菌群抽檢全部合格,但有4家美發店的毛巾抽檢出細菌總數不合格,有的超標60倍。專家表示,長期接觸這些帶“菌”的毛巾,有可能影響健康。
調查走訪
個別美發店沒有專門消毒設備 用過的毛巾隨意放在垃圾附近
依據《美容美發場所衛生規范》的要求,美發場所應配備消毒設施或選擇清洗消毒條件合格的機構進行送洗,并一客一換一消毒、單獨存放。
在市區謝池巷的拉柏造型工作室,記者查看了一下店內設施,并沒有發現任何給毛巾消毒的設備。店員稱,平時都是自己用熱水和洗衣粉簡單清洗后,直接晾曬在二樓欄桿上風干。
僅隔了一條街的“頭上藝人”美發店也存在相似情況。找不到《美容美發場所衛生規范》里要求的專業消毒設備。20多條洗好的毛巾用木夾夾著,一條緊挨一條,掛在店內的掛鉤上,根本曬不到太陽。
大一點的連鎖美發機構情況則稍好些,必備的消毒設備和儲藏柜基本都配備了。但在市區大南門的自由女神美發機構內,記者看到,使用過的毛巾隨意搭在裝有焗油膏的桌子或椅背上;第一橋“東方名剪”美發店內,用過的毛巾被隨意堆在生活垃圾的附近,這不禁讓人對店內衛生狀況存疑。
自己洗每月最多能省近兩千元 有的送洗廠家不清楚衛生標準
在6家接受隨機抽檢的美發店中,記者統計發現,3家大型美發連鎖機構選擇將毛巾進行送洗,3家小型美發店則選擇自己清洗。
“即使店內配備了專業消毒設備,但目前大型美發機構仍會選擇對毛巾進行送洗消毒。”據一位從事美發行業多年的商家透露,大型美發連鎖機構平均每天要消耗兩三百條毛巾,自己洗人手根本不夠,外包給專業消毒廠家統一清洗配送,不僅方便,還能取得每條2到3角的清洗優惠價。
但部分小型美發店每天消耗的毛巾很難超過一百條,送洗價格會高達每條四至六角。店里也沒有配備消毒設備,選擇自洗,每月最多能節省近兩千元。
“洗衣粉里泡一泡,最多加點84消毒液,小理發店基本都采用類似的方法消毒。”拉柏造型工作室的店員說,毛巾上沒有明顯污跡或異味,應該算干凈了。
一家專門提供毛巾消毒服務的廠家表示,毛巾的基本清洗流程是,先用洗滌劑洗一遍,然后泡上專業殺菌消毒液再洗一遍,并用紫外線消毒,最后烘干包裝。該廠家也認為,理發店毛巾的清洗,最主要是洗掉染發劑等化學藥劑的異味和表面的污漬,最后做簡單消毒就足夠了。對于經過消毒的毛巾是否能達到相關的衛生標準,該廠家直言沒有具體測量驗證過。
居民樓中悄然開出無證美發店 個別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
在“美團”應用上,記者發現一家名為佛倫斯的美發機構,其價值39元的一款團購套餐銷量居然高達十多萬份。在尋找店址的過程中,記者發現該美發機構居然隱藏在居民樓中。
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進一步檢查發現,該店至今都未辦理衛生許可證。店家解釋,因為團購生意一直很紅火,店里人手有限,加上來店消費的有些是附近的鄰居,多數人沒要求查看相關證件,辦證的事情便一拖再拖。
隨后,記者又來到市區下呂浦審美造型理發店內,店家將毛巾清洗后,隨意疊放在桌上,并未進行密閉保存,室內也未發現專業消毒設備,而且該店老板的健康證明已過期,個別從業人員甚至沒有健康證明。店家的解釋是,由于部分員工是剛入職,相關體檢證明來不及做。轄區衛生監督所已對上述場所進行立案查處。
抽檢結果
細菌最高超標達60倍 抽檢不合格率超六成
此次隨機抽檢了6家理發場所的12份毛巾樣品,抽檢項目包括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結果顯示,毛巾大腸菌群合格率100%,4家美發店的6份樣品細菌總數超標,不合格率66.7%。
據市疾控中心的檢測人員介紹,按照相關規定,毛巾的細菌總數必須控制在200cfu/25cm2(即8cfu
檢測人員介紹說,衛生用具的消毒情況不佳或保存情況不好,都會引起細菌總數超標,使用了不潔的毛巾可引起皮膚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抽檢不合格的4家美發店的毛巾,既有自己用洗衣粉加消毒液清洗、晾干當消毒的小型美發店,也有選擇送給專業清洗機構進行消毒的大型連鎖美發機構,這一情況該如何看待?
市疾控中心的檢測人員分析說,交給專業機構洗滌的毛巾質量并不一定有保證。首先,對于消毒后的毛巾能達到怎樣的衛生標準,廠家自身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和把控。其次,毛巾消毒后,保存過程也相當重要,否則非常容易被污染。毛巾清洗、消毒、保潔,任一過程不規范操作,均可能導致檢測結果不符合衛生標準。
清洗毛巾的正確方法:先用洗滌劑去除毛巾表面的污漬,再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毒。消毒后的毛巾在潔凈處自然晾干或烘干,及時放入保潔柜內。
專家說法 皮膚科醫生:
毛巾消毒不徹底,易傳播各類疾病
我市各家醫院的皮膚科每年都會收診疑似因使用不潔毛巾而造成皮膚過敏的患者。
附一醫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毅介紹說,美發店的毛巾會在不同顧客之間進行循環利用,毛巾又是直接接觸皮膚的。如果只是簡單地清洗和晾曬而不做專門消毒,或者消毒不徹底,時間久了很容易藏匿細菌。“潛藏在毛巾里的細菌,很可能引發比較常見的如糠疹和溢脂性皮炎等皮膚病癥。”楊毅說,如果先前的顧客患有傳染性皮膚病,那么下位顧客繼續使用這條毛巾,很有可能“中招”。
對于一些皮膚敏感的顧客來說,使用衛生不達標的毛巾還可能引起皮膚敏感不適。一些小店將毛巾簡單地在陽光下暴曬,只能表面殺菌。
部門說法
美發店按衛生信譽度分級
我市目前尚無一家A級單位
我市目前共有美容美發場所11000余家。其中,理發場所超過9000家。我市374家美發店被評為B級,6758家美發店被評為C級。
這兩年,市衛生監督所在全市已取得衛生許可證的公共場所推行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目前尚無一家美發場所被評為A級。”相關負責人表示。究其原因,一則A級標準非常嚴格,目前全市只有寥寥幾家酒店及游泳場所達到A級條件。二則因美發店門檻低,從業人員流動性強,經營壽命不長,所以至今沒有一家美發店達到A級標準。
市衛生監督所提醒市民,如在消費過程中發現理發店存在無證經營,未落實公共用品“一客一換”等違法違規行為,可撥打96301或12345投訴舉報。
對洗滌公司存在監管空白
美發行業內尚以自律為主
本次抽檢中,無論是自己清洗還是送洗的美發店,均檢測出毛巾衛生狀況不合格。市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多方整治,但還是存在不少難點,比如,第三方洗滌公司提供的消毒服務現在就很難監管。
據了解,我市一些美發店選擇把毛巾外包給洗滌公司進行清洗消毒,對于這樣的情況,執法人員會要求美發店出具布草外洗協議、對方營業執照及布草清洗的交接單,來證明經營者有進行清洗消毒。對于這些洗滌機構的監管仍是空白,沒有政府部門對洗滌機構消毒效果進行監管。因此洗滌消毒的效果只能通過對經營單位用品進行抽檢來發現。
“即使抽檢到不合格,也只能督促美發店換一家洗滌公司,對于提供不合格毛巾的洗滌公司不能進行任何警告與處罰。”該負責人表示,洗滌公司并不屬于衛生部門管理的范圍。有些專門為美容美發店服務的洗滌企業甚至屬于沒有資質的“黑作坊”,現場不僅混亂不堪,毛巾也隨意堆放在地上,晾曬也相當隨意,清洗質量根本不過關。
“對于美發店的衛生狀況,現在還是以教育為主,督促行業自律,我們也不能以罰款為目的。”市衛生監督所負責人表示。
市衛生監督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此次抽檢中的不合格美發店,將督促他們進行整改,對嚴重違規或拒不整改者進行嚴厲查處。今后將進行毛巾衛生專項抽查,并及時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