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紡織業作為保定市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所轄各市縣紛紛發揮自身優勢,彌補發展中的不足,力爭產業落地。高陽縣有著400多年紡織歷史,是“中國毛毯之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縣”以及“中國毛巾·毛毯名城”。全縣擁有3000余家紡織企業,98個紡織專業村,各類織機超過4萬臺,從業人員16萬人,年銷售220多億元,主導產品毛巾、毛線、毛毯占據全國同類產品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產品暢銷全國,出口南非、歐洲、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高陽縣上上下下鉚足了勁兒。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高陽紡織產業急需改變原有發展局面,從以往的低檔次中擺脫出來。
練內功實現質變
高陽紡織似乎給外界這樣一種印象:傳統紡織產業整體層次水平較低。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面臨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風險,高陽紡織產業急需改變原有發展局面,從以往的低檔次印象中擺脫出來。
近年來,高陽縣不斷加大毛巾行業技改力度,鼓勵引導紡織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工人勞動強度和勞動環境也明顯改善。在高陽縣永亮紡織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擋車工在用世界領先的意大利寶瑪泰科斯毛巾箭桿織機熟練地工作。高陽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先進設備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產品檔次得到提升,同時大大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使得企業能花費更多的人力以及資金在創意設計等方面。據了解,僅去年一年,高陽縣新開工紡織項目先進設備投入占投資總額的50%以上,帶動了棉織行業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是高陽縣紡織產業加快發展的一方面,另外,高陽紡織企業也尤為注意學習外部的先進管理與理念。今年6月中旬,高陽毛巾行業協會會長張瑞春,副會長田強、崔亦強等一行13人,應日本豐田公司邀請赴日本考察。考察組一行參觀考察了日本今治地區毛巾企業、豐田公司紡織機械制造車間、毛巾美術館、展覽館等,聽取了兩家公司的介紹,并與公司負責人進行了交流座談。
在參觀一番后,高陽毛巾企業負責人看到了與領先企業之間的差距。張瑞春介紹說,日本今治地區毛巾企業具有先進的設備,且自動化程度高,企業管理規范細化,創新能力強,員工素質高,產品從生產到成品每個環節都實行嚴格的、精細的、高標準的質量管理,處處體現著自動化、智能化。據悉,此次考察,雙方達成了定期交流協議,而這也將有助于高陽紡織進一步提檔升級。
要改變高陽紡織產業層次低的局面,還需嚴格控制高陽紡織產品質量。記者從高陽縣政府了解到,河北省毛巾制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日前已通過河北省質監局的批復,成為省級的毛巾檢驗中心,具有涵蓋毛巾、棉本色紗線、拉舍爾毯等31類產品53個項目的檢驗能力。據了解,今年針對紡織行業企業面對的部分困難,質監局加大了幫扶力度,對高陽縣所有中小(微)企業一律免除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工本費,同時大幅降低產品質量檢測費用,切實為企業減輕了負擔。在幫扶的同時積極進行規范,共查處冒用商品條碼和假冒標識案件18起;截至目前,共檢驗檢測毛巾、紗線385個批次,市場監督抽查31個批次,有2個批次色牢度不合格、3個批次纖維含量不合格,毛巾類產品合格率保持在85%左右。
高陽縣委、縣政府以“工業污水零排放、工業廢物零污染、工業用水零開發”為目標,以紡織印染、污水處理、供熱供氣、廢渣利用等企業為基點,創建了一種經濟與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運行模式。
要產業發展更要碧水藍天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是紡織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高陽是河北省的紡織大縣,大量的印染廢水曾是高陽紡織產業發展的“瓶頸”。污水處理及資源循環經濟的構建將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只有先解決環保問題,才能抓產業升級,高陽縣的印染工業污水處理已經走在前面。高陽縣委、縣政府以“工業污水零排放、工業廢物零污染、工業用水零開發”為目標,以紡織印染、污水處理、供熱供氣、廢渣利用等企業為基點,創建了一種經濟與資源環境科學、和諧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構建高陽循環經濟產業鏈,助推高陽紡織產業升級。
據悉,高陽縣采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并已見成效。作為高陽縣紡織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河北宏潤新型面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超認為,這是企業發展中必須承擔的責任。“紡織業的興盛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但與此同時,大量的印染廢水嚴重制約高陽紡織的做大、做強。在紡織行業利潤率極低情況下,如何將污水‘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就成了高陽紡織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河北宏潤投資8億元建設了高陽縣碧水藍天生態有限公司,該公司能將全縣工業用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回收,這些污水經過超濾和反滲透深度處理后可直接用于紡織企業的生產,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該公司總經理王紀代介紹,由于設備內的濾膜非常緊密,比較小的水分子可以通過濾膜滲透出來,而一些雜質比如金屬離子、細菌等分子比較大,不能透過濾膜滲出,所以污水經過處理后,能達到我國地下水二級標準,比適宜飲用的三類水還要高出一個級別。
污水處理廠帶來的不僅僅是紡織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同時也將高陽紡織品的品質提升了一個檔次。王紀代說:“印染工藝對于水質的要求非常高,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都必須去除。經過處理的中水有效地把雜質過濾掉,用中水紡出來的紗相對于用地下水紡出來紗顏色透亮很多,深受廠家及消費者的喜愛。而且中水每噸價格僅為3塊錢,性價比相當高。”
據悉,目前這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20萬噸,也是河北省最大的縣級污水處理廠。把全縣工業污水和縣城生活污水全部接納后,該廠實際日處理量為18萬噸,其中3萬噸經過超濾和反滲透深度處理,由宏潤公司等5家紡織企業回用于生產,其余15萬噸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直接排放。
此外,記者還從河北宏潤公司了解到,由該公司投資一億多元的大型集中供熱鍋爐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后,高陽縣工業區和縣城居民將實現集中供熱,現有的300臺燃煤小鍋爐將全部拆除。王紀代說,以后污水處理中的余熱也將被置換出來用于供熱,能省下1/3燃煤,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將會明顯減少。高陽紡織在實現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高陽縣人居生活環境的整體提升。
緊抓機遇加速崛起
高文才表示,從高陽縣產業發展格局來看,紡織業仍是高陽縣的傳統支柱產業,而汽車農機配件、電器電料等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支撐能力不強;經濟增長對外開放程度低,項目儲備不足,經濟增長缺乏后勁。因此,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契機,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把高陽打造成全國高新輕紡生產基地和商貿中心,加速高陽崛起。
高陽地處京津冀腹地,交通便利,商貿物流發達,流動人口多,是河北省唯一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縣創建單位,河北省37個城市建設投融資試點縣之一。多年來,在高陽人的努力下,高陽已具備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和營銷體系,在國內,毛巾和毛毯年產量均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國內外也有較高的知名度。而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全速推進,高陽的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將逐步凸顯。
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將優勢產業做到極致?高文才表示,高陽縣制定了“家紡名都、衛星新城、生態高陽”的發展目標。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著力點,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力爭在“十三五”期間進入河北省50強;改造提升傳統紡織業,著力構建鏈條完整、層次高端、競爭力強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打造全國高新輕紡生產基地和商貿中心;堅持把縣城建設作為戰略先導集中突破,拓展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十三五”期間城區面積將達到18.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16萬人,建成保定東部宜業宜居的現代化衛星城市;走“綠色崛起”之路,以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為目標,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和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讓發展中的高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為此,高陽縣謀劃了75個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利用河北宏潤、三利集團等大型紡織骨干企業作用,在高檔絨衫、服裝面料方面與京津開展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先后吸引北京雪蓮、京棉集團等企業落戶,高陽已成為北京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并以園區為平臺,瞄準全國500強企業和京津兩個大都市,開展多種方式的對接活動。
今年6月初,高陽縣政府又發布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紡織產業要提升新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充分發揮制造業新優勢,增強創新動力,強化人才培養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高陽紡織產業謀求變革的信號。在京津冀產業協調發展的機遇下,高陽紡織將迎來怎樣的變身,也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