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0歲的阿米娜汗家住和田市玉龍喀什鎮阿克其格村,是和田地毯公司的高級工。2014年12月,阿米娜汗的丈夫突遇車禍去世,留下她和3個年幼的孩子。“家里失去了頂梁柱,天都塌下來了,不知道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幸虧我有一門織地毯的手藝,每年能有四萬多塊錢的固定收入,而這能養活我跟孩子們。”
阿米娜汗旁邊的地毯架前,60歲的海尼沙汗·薩迪爾正在忙碌。海尼沙汗家中不足兩畝地,種植的麥子和玉米只夠一家三口人的口糧,負擔不了其他開支。她接受了地毯公司的培訓,農閑時節來公司織毯,每月收入兩千多元。這筆錢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她買肉、買菜、買生活必需品,還蓋起了新房子。
在新疆和田地毯公司400多名員工里,像阿米娜汗這樣的貧困人口就有350多人,公司對她們早接晚送,中午還提供便宜的午飯。公司實行計件工資,員工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以上。
新疆和田地毯公司書記、副董事長姬燕輝說,作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多年以來,公司始終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企業通過訂單(合同)、合作等方式收購羊毛原料,同時負責新產品的開發、訂單、市場營銷、按統一標準收購原材料加工毛紗、設計圖案,分發給遍布各縣、鄉、村的地毯加工戶,帶動農戶、貧困戶共18000戶從事織毯業,增加從事織毯加工業的農戶、貧困戶家庭的收入。
“很多織毯的農民技術水平低,不能準確的理解設計意圖,織出來的產品上不了檔次、達不到標準要求,這樣的產品沒有市場,影響地毯業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姬燕輝說,為此,公司先后在和田縣、墨玉縣、洛浦縣培訓了1800名農民子女及農村貧困戶子女從事織毯,通過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訓練,提高了他們的織毯技藝和水平。
公司還出資20萬元成立了“和田地區故藍手工地毯培訓中心”,培養織毯技工,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據悉,2014年公司帶動貧困人口年均增收3萬多元。
新疆和田地區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塔依爾·買托合提說,和田手工羊毛地毯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和普遍的技藝傳承,通過地毯龍頭企業的拉動,2014年全地區地毯產量超過120萬平方米,帶動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和田手工羊毛地毯產業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