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我們每天都要用。因此,大家一般也會買好的毛巾,但是有時花錢不一定就買到正宗品牌的。“3.15”前夕,武進4家小超市被浙江一家毛巾廠,以涉嫌賣假冒產品為由告上法庭,共被索賠20萬元。
昨天(3/12),4件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在武進法院開庭審理。原告是浙江一家生產毛巾的企業,被告是武進鄒區世紀華聯超市加盟店等4家超市。
原告訴稱,他們公司是生產毛巾專業廠家,從1996年起注冊了商標,2004年成為馳名商標。去年11月以來,他們發現武進一些超市銷售假冒的該品牌毛巾,于是先后到上海華聯超市泰村店、鄒區世紀華聯超市等店里取證,并請公證人員公證。
原告認為,華聯超市泰村店等4家超市,不僅侵犯了原告的注冊商標的專用權,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而且也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于是要求立即停止銷售假冒產品,并賠償侵權損失20萬元。
4名超市經營者表示,他們也很無辜,因為這些毛巾從正規的供貨商采購來的,進貨價格與該品牌毛巾正品銷售價格基本一致,因此并不知道進的是假貨。“進價基本上在10元左右,而銷售也只是十幾塊,除去物流、人力等成本,盈利也僅僅為幾元錢。如果答辯人明知該批貨物是假冒產品,不可能為了這幾元錢去干違法的事情,而且銷售這個假冒偽劣產品,對我超市名聲也有損害。”
被告人認為,即使毛巾是假冒的,廠家也應該去找供貨商,查清楚侵權商品的來源。“我們的上一級(供貨商),你應該去告上一級,他假如售給我們是假的,那收的錢是正品,那等于欺騙我們。”
原告表示,針對假冒侵權商品,他們公司一方面打擊制假源頭,另外對市場銷售的侵權商品也要打假,一旦發生批發、零售商涉嫌售假,就提起集體訴訟,進行索賠。
法庭上,原被告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但同意庭后調解。案件將擇日宣判。
據悉,另外還有4起這樣的商標侵權案也將陸續開庭。那么,不管官司誰輸誰贏,說到底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廣大消費者,所以希望超市經營者嚴把進貨關,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