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今日宣布成立“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和“文博法治研究所”,并分別與美國世界文物建筑保護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政法大學簽署協議,開展宮廷制作技藝、文博法治學術問題等研究活動。
在今天的故宮研究院學術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30多年來,故宮博物院文博事業伴隨著國家發展的步伐不斷開拓,未來故宮博物院的發展要面向三個基本方面,即面向世界、面向學界、面向公眾。
單霽翔說,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經申請成立了“兩院兩基地”即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和古建筑保護研究國家基地、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學術研究力量大大提升。其中,故宮研究院是一個非建制的、開放的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平臺,將更多地承擔學術研究工作。在創新機制下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故宮博物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
單霽翔表示,今后,故宮研究院組建新研究機構將始終堅持一個基本規則,即必須與院外學術機構結成合作伙伴,合作開展學術研究,并制定較為成熟的近中期學術規劃。
據悉,故宮博物院藏品達180余萬件,其中器物達105萬件之多,所含工藝類別多達七八十種,其技藝代表一個時代的最高水平。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將系統、深入探索和總結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發展史、各種制作技藝理論與方法,力爭通過學術研究實現技藝保護與傳承。研究所的第一期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完成《乾隆花園內檐裝修特種技藝恢復實錄》的整理與編輯, 完成一種以上技藝的總結整理恢復全過程的記錄;開展“清宮藏毯”合作研究,啟動地毯修復;完成“中國琺瑯藝術研究”中外合作項目;《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二十一卷本編纂項目,以及與臺北故宮合作的“乾隆御制詩文款識玉器的研究”等5個項目。
故宮文博法治研究所是國內第一家專門研究博物館涉及的法律問題的研究機構。將就有關文博行業的法律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為包括故宮在內的文博單位參與國家治理,實現法治化提供智力支持。根據規劃,文博法治研究所到2020年,將建立完善文博法治文庫,將合作編纂《故宮博物院理事會制度研究》、《故宮博物院法制史(1925—2015)》、《故宮保護條例專家論證稿》、《文博法治報告》中英文版和《中國文博典型案例評析》。
發布會上,故宮研究院還舉行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出土墓志整理與研究”標志性成果《新中國出土墓志》第二期工程《江蘇》[貳](南京卷)一書的首發式。其中,東晉王謝兩大家族的墓志全部完成整理并首次公布成為該書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