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珉谷街道塔山村苗族手工刺繡領帶基地,苗族婦女們正在進行手工剌繡,基地負責人朱麗告訴記者,她們手工繡出的領帶、服飾和旅游慶祝品供不應求,每年銷售收入可達70多萬元。
貞豐縣是以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一半,苗族同胞熱情豪放,能歌善舞,苗族服飾色彩艷麗,圖案精美,每逢苗族的盛大節日,苗族同胞們身著盛裝,走親訪友,歌舞傳情,場面十分熱鬧。
苗族同胞穿著的盛裝,就是苗族婦女們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由于苗族服飾圖案結構復雜,大部分均由幾塊拼接而成,因此只能用手工完成。
貞豐縣珉谷街道塔山村苗族手工刺繡領帶基地老板朱麗說,“領帶雙面的就要繡十天,單面的至少要5-6天才能繡好,它是我們苗族傳統手工繡的圖案,繡上去比較牢固,還用我們苗族的真絲線,比較光滑,亮度好,不會變色,也不會變形。”
在基地內,幾名苗族婦女一邊唱著苗歌,一邊飛針走線,她們從小就學會了刺繡活兒,隨著苗族手工產品逐漸市場化,許多苗族婦女通過刺繡還能補貼家用。
貞豐縣龍場鎮三河村村民龍永芬說,“我繡的這個是三角帕,一天只繡一塊的三分之一,平常我們還要做家務事,一個月收入有1000多2000元左右,如果每天都只做刺繡收入可以有3000元左右。”
據朱麗介紹,她從事手工刺繡近20年,刺繡基地是她2001年開辦的,她接到客戶訂單后,將刺繡的原材料分發給附近村里的苗族婦女,繡好后再回收到基地進行加工,讓苗族婦女們空閑時間利用手工剌繡增加收入。由于手工剌繡品精美別致,現在基地的手工刺繡領帶、服飾、包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遠售省內外。
朱麗說,“我們產品主要銷售到廣西、深圳、昆明等地,我們少數民族傳統的這種繡法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較實用的,我們年銷售收入達到70萬左右,可以帶動一百多人的就業。”
下一步,朱麗還打算引進刺繡機器,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能,帶動更多苗族婦女共同致富。
“下一步我準備引進機子與手工相結合起來,多做一點,擴大規模,增加刺繡人員,多生產一部分產品,在刺繡上我想深入苗族村寨挖掘一些快要失傳的圖案,讓它繼續保存下去。” 朱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