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表示,湖州素有絲綢之府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湖州絲綢得到了快速發展。近年來,湖州繭絲綢企業抓住市場機遇,在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中做出了表率。當前各種影響行業發展的復雜元素依然存在,對行業協會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期間,行業協會的發展將有更大的空間。2015年是我國絲綢行業發展改革發展的關鍵之年,行業應該貫徹八部委促進絲綢行業發展的相關意見,進一步促進絲綢產業發展。
湖州絲綢協會成立大會成功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來賀電表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給湖州市絲綢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絲綢是浙江省歷史重點產業。絲綢產業曾經為浙江經濟的輝煌做出了很大貢獻。當前面臨挑戰,當地絲綢行業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中央提出“一帶一路”產業戰略,企業應該思考自己在其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二是下一步如何振興當地的絲綢產業。
浙江省絲綢協會會長、凱喜雅集團董事長李繼林表示,湖州市絲綢協會的成立是湖州絲綢行業重整旗鼓的新起點,使當地企業從分散零碎轉為抱團發展。當前,湖州絲綢肩負著振興浙江絲綢的光榮使命。湖州絲綢產業規模占據全國絲綢的半壁江山,當前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湖州市絲綢協會的成立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做出積極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說:“國家基于絲綢產業的大戰略,賦予絲綢產業發展新的時代內涵。我始終看好絲綢產業的發展。絲綢產業應該朝著品牌化,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姚穆在主要原料方面表示些許擔憂,但他認為,依靠創新能解決這些瓶頸。他表示,湖州以絲綢之府名揚天下,希望絲綢企業能向產業鏈前后延伸。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表示,我國絲綢行業的發展,要靠兩化融合推動轉型升級,從而實現機械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當前我國絲綢行業紡織機械設備落后,紡織女工很辛苦,希望在今后的發展中,把勞動力解放出來,提高產品的檔次。譚建榮認為,實現絲綢產業的轉型升級將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化的推進。
廣西省絲綢協會副會長、廣西桂合集團董事長賴以軍表示,廣西絲綢產業和湖州絲綢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雙方相互合作。2014年,廣西省繭絲綢行業絲綢老總很糾結,80%的企業虧損。常久以來,繅絲企業門檻很低,依靠低價高產競爭。這種模式的發展路子在當前越來越窄。在絲綢行業發展中,沒有捷徑可走,廣西的企業應該向山東、江浙的絲綢企業學習,這是廣西絲綢行業的唯一出路。廣西有很好的地理優勢,類似于巴西,可廣西為什么做不出好絲?這幾年來,廣西引進了一些先進技術,當地絲綢產品得到了很大改良。目前正在做高品位絲,也很成功,近幾年高品位絲出口量逐年增長。國際高端品牌也來廣西采購。低成本高產能的路,以前很好走,但是現在不行了,已經約有30%的企業停產,這應該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關注。現在很多人講看不到這個行業的希望,但這個行業,正因為天黑透了才能看到更閃亮的星星。各家企業應該努力,譜寫繭絲綢產業新篇章。
杭州市絲綢協會會長、萬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表示,湖州的絲綢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杭州的絲綢協會很多會員單位都是湖州市絲綢企業的合作伙伴。湖州絲綢有優厚的基礎,湖州絲綢所用生絲質量比較好。杭州絲綢協會會員單位與湖州的企業將加強上下游合作,兩地產業將協同發展。
湖州絲綢
浙江省湖州市——“中國絲綢真正故鄉”
湖州絲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帶和沒有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并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現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前推4700年,成為世界絲綢最老的壽星。它的發現同時也推翻了中西陵氏之女黃帝元妃嫘祖(約公元前2550年)發明養蠶的神話傳說。現在,這些絹片已成為浙江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湖州至今還保存著與絲綢遺址有關的“織里”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