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去理發。去的那家雖不屬頂級奢華,在這個城市卻也算中上等。坐定,準備洗頭。耳邊飄來服務生的問話:大哥,用消毒毛巾嗎?開始我有點不知所云,待我確定他的問話后,微微點頭,示意用。服務生“噌”地一下撕開了裹著毛巾的塑料包裝。此時,我才明白,這所謂的消毒毛巾肯定不是白用的。果然,服務生說要加收一塊錢。我徹悟,若加收這一塊,即可享受消過毒的。否則,就得用有“毒”的。
我不禁暗笑,且心有疑惑。這么檔次的一家美發店,難道連為顧客提供一條消毒毛巾都做不到嗎?還另行收費,真不知道這是哪里的章程?
突然想到了到飯店吃飯,帶包裝的“消毒”餐具擺在你面前,你若用,則另行收費,一塊或兩塊,錢不多,卻總覺得膈應。言外之意,你不用這也行,提供的其他餐具,安全性可能要打折扣。一道選擇題擺在面前,恐怕絕大多數人會選擇那標明“消毒”的,起碼落個心里安慰。
拿毛巾和餐具說事,絕對不是筆者矯情。從大眾健康的視覺出發,從維護公眾健康權力的基點考量,法規對行業做出限制性規定,是社會公共秩序從無常走向有序最重要的手段。只可惜,一些人并未認識到這一點。有時候,不法者肆意妄為,經營者不按套路出牌,跟我們無原則的縱容有關。
美發業,提供消毒毛巾,使用無毒產品;餐飲業,提供消毒餐具,以及符合健康標準的食品,這是底線,絕非門檻過高。對這一現象的縱容,明顯是意識游離于規則之外。
如若再聽到是否需要消毒毛巾的問話,我肯定會說:當然需要,而且還不能加價。只是不知道,此等規則得到普遍認可,還有多少阻隔需要跨越,但愿這個時間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