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老人組成一個編織小組,最年輕的71歲,最年長的84歲,這些白發蒼蒼的長者本應享受他人的照顧,然而在八大湖老年幸福中心,大家情同一家地做著手工活兒。三年來,這些老人們用針線織成一件件圍巾圍脖,把幸福傳遞給了300多個陌生人。據了解,包括這些老年人在內,加上學校老師、助殘織女團、高校學生、公交車乘客等等不同群體,島城十余個“織女團”上百名“織女”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制作出上千件圍巾、坐墊、圍脖等御寒物品,把溫暖送給一個個陌生人。
“受到照顧,也該為社會做點兒事”
和往年一樣,今年同樣是從7月份開始,幸福中心給大家采購了毛衣針、毛線等原料,還有一些是老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18位老人用4個月的時間,織了120多條圍巾和圍脖。老人們畢竟上年紀了,速度比較慢,時間長了會感覺累。
“說實話,我們這些人,都七八十歲了,很多人子女不在身邊,家里是‘空巢’,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在這里就不一樣了,我們大家都是伴兒。天天開開心心的,志愿者們又把我們照顧這么好,我們也該給社會出點兒力氣。 ”采訪中,幸福中心的老人們表示,在幸福中心的生活,大家接觸到很多社會志愿者,包括中心社工、興趣小組老師、大學生志愿者,大家也慢慢萌生出一個想法,受到別人照顧的同時,也應該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交車鋪愛心棉墊
今年11月中旬,來自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20多名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制作了230個棉坐墊,送給了公交隧道2路線,讓該線路上25部車的特需乘客座椅穿上藍色“棉衣”。學生們說,平時他們節假日經常乘坐隧道公交,對這條線路都很有感情,做這些棉坐墊,也是為了給這條線路上的乘客們送來一份溫暖。
無獨有偶,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所屬的22路車隊302路公交車上,也活躍著一幫“織女”。在駕駛員和乘客們共同創建的 “302快樂車廂”QQ群的帶動下,20多名乘客加入進來,連續幾年自己動手制作棉坐墊、棉扶手、棉座套等等,安裝在多輛公交車和沿途站點的候車亭內,為乘客提供便利。
善舉臨沂小學生收到愛心圍巾
12月6日一大早,冒著凜冽的寒風,青島在行動公益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從青島西海岸新區出發,帶著一批愛心物資,趕赴臨沂市臨沭縣,在當地龍窩中心小學舉辦了一次助學物資和資助款發放活動,幫助當地3所學校的數百名兒童。
此次活動中,除了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以及愛心企業捐贈的善款之外,有600多條整齊打包的圍巾圍脖格外引人注意。這其中,除了來自山東公益聯盟志愿者們提供的400多條從市場上購買的圍巾,還有120多條出自我市一個老年人團體之手——八大湖老年幸福中心的18名老人們親手編織的毛線圍巾。
12月5日上午,在市南區高郵湖路上的八大湖老年幸福中心,來自八大湖轄區、在這里接受日間照料的18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趕制最后一批圍巾圍脖。記者看到,近百條前期已經制作完成的圍巾圍脖擺在大家面前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這些圍巾圍脖摸上去非常柔軟舒適。
記者看到,這些老人大多數頭發已經花白,不少人戴著老花鏡,有的眉頭緊蹙,有的瞇縫著眼,個個表情專注,偶爾忙里偷閑和記者簡單聊上幾句,卻是絲毫不敢耽誤手里的活。 “每周我們都要上兩次編織課程,所以大家對于技法是比較熟練了,但老人們畢竟年齡大了,手腳不靈便,眼神也不好,幸虧還有老師在邊上給指導,要不然難免會出錯,這樣一來,大家編織的速度肯定會比較慢。 ”幸福中心社會工作者紀云波介紹。
在這群老人中,71歲的于明蕙是這個編織小組的老師,在編織過程中時不時給大家提出指正和修改意見,這些“學生”們也聽得非常認真。家住田家花園附近的于明蕙老人介紹,來到這個幸福中心之后,和這些老人們一起學習編織,心情格外舒暢。
年齡最大的則是84歲的季文馨老人和80歲的黃克霞老人。別看年事已高,兩人手上功夫卻不輸別人,幾個月來兩人已經織了十幾條圍巾。季文馨老人的兩個孩子都在國外工作生活,平時自己一個人居住。采訪現場,精神飽滿的她還很孩子氣地戴上伙伴兒們剛剛織好的圍巾,當起了現場“模特兒”,展示給記者看。而黃克霞老人則一臉微笑地告訴記者,在這里和這幫老姐妹們一起織圍巾,說說笑笑,還能做點兒公益,自己心情好了,一定能多活個十年八年。
“現在正好有這個捐助山區小學的機會,我們就想讓志愿者幫忙送過去,也圓了老人們一個心愿。 ”幸福中心的社會工作者楊曉玲女士介紹,八大湖老年幸福中心創立于2012年,從那年冬天開始,中心的老年人就成立了編織小組,手藝熟練又非常熱衷鉆研創新的于明蕙擔任小組指導老師,這么多年下來,每年大家都要織100多條圍巾和圍脖。
而這些織好的圍巾和圍脖,除了送給轄區的一些困難群眾和家庭,還有不少送給了貧困山區的學生以及新市民子女。算起來,從開始到現在,從老年幸福中心送出去的老人親手織的圍巾圍脖已經有300多條。
九中“愛心織女團”
除了八大湖老年幸福中心的這些老人們,在寒冷的冬季,還有很多人給大家送來溫暖。 2012新年伊始,青島九中愛心媽媽織女團積極響應青島晚報發起的“溫暖2012愛心行動”,招募老師們為平度市舊店鎮羅頭小學的孩子們織圍巾、獻愛心、送溫暖。
因為時間較緊,在兩天時間內必須完工,老師們克服了期末考試臨近、工作任務繁重等困難,利用休息時間為孩子們趕織圍巾:辦公室主任牛永愛捐出了家中珍藏的純毛毛線;科技教室的王阿蕾老師為組織本次活動跑前跑后,來回幾次和晚報聯系;年過半百的張勤、吳文娟、王鳳琴、崔玲華、楊曉霓、陳萍、王慶旋等幾位老師戴著眼鏡從頭織到尾,用心織出了一條條獨創的連帽圍巾,非常溫暖實用。
“這兩年我們雖然沒有參與比較大型的送溫暖活動,但是大家每到冬天,都還有這個想法,我們的團隊中,雖然有不少老師已經退休了,但是也有新進的老師補充進來,如果有機會,我們將繼續通過各種途徑為困難家庭送溫暖,將愛進行到底。”青島九中愛心媽媽織女團負責人侯蕓和喬紅梅介紹。
助殘織女團8年捐衣物2000多件
成立于2006年12月24日的“青島愛心助殘織女團”曾獲得2010年感動青島十大人物候選提名。創辦人王臻說,最初純粹是想做點好事,沒想到這個事情后來得到那么多人的響應,“最多的時候活動有50多個人,目前經常參加活動的也有20人左右。 ”王臻介紹,“青島愛心織女團”的成員從30多歲的年輕媽媽到80多歲的老奶奶都有。 8年來,她們利用社會各界捐贈的閑置毛線,為困難家庭及殘疾人手工編織毛衣、毛褲、帽子、圍巾等御寒衣物2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