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特地走訪老工藝能手張水娟,采訪棉花到土布傳統(tǒng)的制造方法。張水娟女士對記者介紹說:從棉花到土布,需要經過十多道工序。
棉花到土布的十多道工序
“棉花先要去籽,然后拿到工廠里用機器加工,蓬松!睆埶暾f,與手工彈的棉花相比,機器彈過的棉花更蓬松,因此更適合紡紗、織布。
紡紗,就是把彈松的棉花搓捻成線或紗的過程。張水娟隨手拿起記者的采訪本和筆當工具,一邊演示一邊解釋紡紗前的步驟:“用一根大概長50公分的細木棒,把鋪在桌上的棉花卷起來,然后抽出。先把棉花搓成小拇指粗細的‘棉花條’,再開始紡紗!
木質的腳踏板織布機是手工紡織的最主要工具,織布機很大,往往要占據(jù)小半個房間。一般來說,這些工具都是村民請木匠師傅專門制作而成的。
“線放好,一屁股坐在架子上,腳這樣蹬一下,兩只手這樣甩線!睆埶陸{空模擬著織布的情景,雙臂靈活地擺動著,“哎呀,沒有這些家伙,這樣說說真的講都講不清楚。”張水娟有點著急,也有點遺憾。經過多次搬遷,那些紡織工具早已被遺棄。
張水娟告訴記者,織布得靠細心和耐心,花上一整天時間去織布,最終也只能出兩三丈土布。
通常來說,給織好的素色土布染色,是最后一道工序。買來顏料粉,加水攪勻后倒入土炤的大鍋子里,把土布放進顏料水里沸煮三四十分鐘,原本素色的土布就染上了厚厚的顏色。如果要織出花色樣式的布,那就得在織布前染紗線。
“現(xiàn)在,下沙應該沒有這種老式織布機了!睆埶暾f,她對織布的手藝還記得很清楚,如果找到這樣工具,她很愿意展示一下傳統(tǒng)的織布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