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行業發展越來越規范,《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的強制執行,規定中明確指出紅木家具必須出示一書一卡一證,櫥柜行業也是如此,但是很多經銷商為了獲得利潤而沒有明確標出,加上紅木檢測費用昂貴,所以這一指標對許多櫥柜企業來說是不受認可的。
2013年2月1日,《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28010-2011》強制執行,這個標準也被稱為紅木櫥柜的“新國標”。國標規定紅木櫥柜廠商在出售紅木產品時,需保證“一書一卡一證”,即紅木櫥柜產品使用說明書、紅木櫥柜產品質量明示卡和產品合格證,否則將被禁止銷售。在強制執行的半年多時間內,盡管紅木櫥柜產品質量明示卡被認為能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但“新國標”執行卻遭遇尷尬,受阻原因頗多。
“新國標”需要完善
通過“一書一卡一證”消費者可獲知紅木櫥柜的執行標準、工藝分類、質量等級、適用范圍、主要用材、涂飾與裝飾工藝等信息。但有些商家表示,即使有了規范的明示卡,仍不能完全保證“貨卡一致”。因為明示卡沒有強制要求產品材質產地的標示,而材質產地又是鑒別紅木的重要信息。同是黃花梨,海南的和緬甸的價差就達數倍。紅木有5屬8類33種樹材,僅紅酸枝就有交趾黃檀(大紅酸枝)、巴西黃檀和絨毛黃檀等7個樹種。一些樹種在色澤、紋理上非常接近,非專業人士難以判斷。盧氏黑黃檀行價每噸在30萬元左右,而東非黑黃檀和巴西黑黃檀每噸只有6000元左右,明示卡上如果只寫紅酸枝,企業并不違規,而消費者卻根本無從分別。
據行業專家介紹,材質產地鑒別暫時還很難做到,完全科學化鑒定還需要相當一段過程,新國標的出臺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需要不斷的完善,但新國標的出臺有著深遠意義,紅木行業一定會越來越規范。
為獲利不愿明示
商家不愿意出示明示卡怕承擔風險也是紅木經銷商不情愿推行的理由。眼下國內紅木櫥柜貨源魚龍混雜,每地大大小小的紅木櫥柜生產廠家都有成百上千個,為了保留一些“灰色”的額外之利,部分小廠家大多數都不愿明示“一書一卡一證”,使得從這些渠道進貨的經銷商也做不到國標要求。紅木名稱繁多,有時候名稱上的一字之差,價格有天壤之別。而這一直是櫥柜企業謀取利潤的重要關竅。如果實打實地寫在“明示卡”上,利潤肯定要下降;但如果不實寫,“明示卡”就將成為消費者維權證據,商家“左右為難”因而不愿執行“新國標”。
檢測費昂貴受阻
北京市質量監督局防偽技術協會秘書長劉平表示,監管部門在新國標實施過程中監管力度的把控上有困難,主要因為紅木櫥柜價格昂貴檢測經費不足,所以一般情況下,只有在接到問題投訴時才能化被動為主動,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姜笑梅表示,目前各個企業理解程度不同造成紅木新國標執行困難。有些紅木生產企業對于新國標的一些內容也并不是非常認可,所以執行起來有些猶豫。(來源:中國品質櫥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