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新房裝修后,都希望家里能配上舒適愜意的窗簾來點綴生活空間。但是,在定制窗簾時,因為我們不懂得其中的貓膩,往往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損失還不知道。那么,我們應該從那幾個方面注意呢?
首先,要注意窗簾的尺寸是否“縮水”.窗簾一般都要做褶皺,安裝后很難從直觀上確定窗簾的實際寬度,消費者在驗收時也很少用尺丈量實際尺寸,部分不良商家在結算時有意夸大實際制作尺寸,消費者一不注意就會多付款。有的商家在訂做時承諾按窗戶實際寬度和高度來結算,讓消費者感覺比較便宜,但在制作時卻有意在高度、寬度上縮水,褶皺程度不足,消費者認為不好看提出異議后,商家往往以個人觀感不同為由拒絕重做,消費者也往往礙于要求重做可能使商家損失過大而勉強接受。
第二,褶皺比例是否被夸大。有的商家雖然注明了布料的實際寬度,但消費者在購買窗簾時,對于窗簾需要多少褶皺,一般心中沒數(shù),商家則大力向消費者吹噓所謂的1∶2黃金比例甚至更高的比例,誤導消費者多買布,從中牟利。
第三,注意讓商家注明花邊用料的大概數(shù)量和金額。一套布料僅需三四百元的窗簾,取貨時卻要多交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商家在不起眼的花邊里做足了“文章”,通常鼓動消費者選用花邊裝飾,每米10到20元,看似便宜,但用量卻不少,商家在收訂金或簽訂協(xié)議時故意只寫花邊的單價,而不注明尺寸和總價,消費者到結算時才知道用量很大,不得不交更多的錢,有的甚至是花邊比窗簾還貴。
第四,要了解窗清楚簾配件及價格。訂做窗簾除了布料外,往往還包括軌道、孔環(huán)、窗紗等輔料或配件,消費者在挑選窗簾布料時,常常會與商家就布料價格討價還價,卻忽視了孔環(huán)、軌道等輔料配件的價格,而商家也有意不注明配件價格,當窗簾安裝好后,卻結算出了非常高的總價,但窗簾已做好,消費者往往只能接受。
最后,對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段應多長個心眼。有的商家在窗簾銷售旺季大打促銷牌,承諾“下定抵現(xiàn)金”、“配件打折”等,在消費者交定金時對有關限制條件卻只字不提,消費者一不注意就交了定金,在結算時才知道有限制條件,要達到一定的總額才能獲得優(yōu)惠。有的商家促銷以“購買全屋窗簾”為條件,但“全屋窗簾”并沒有硬性指標,消費者家中并不是所有窗戶或落地玻璃門都需要窗簾,商家則以消費者還有某個窗戶或某個落地玻璃門沒訂做窗簾為由不予優(yōu)惠。
為了使我們少化冤枉錢,最好做到訂做窗簾時先要問清楚主布料、輔料、簾頭、軌道及其它配件的價格,在未度量尺寸并確定所有主輔材料的數(shù)量和總價前,最好不要交定金或不要交付太多定金。量好尺寸后,應簽訂詳盡協(xié)議,不但要明確注明每個窗簾使用布料材質(zhì)、顏色、價格和長寬尺寸,花邊、軌道、孔環(huán)、走珠、安裝碼等輔料和配件也要注明材質(zhì)、價格、長度或數(shù)量,并要求商家計算出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