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用紡織品國際市場絕對競爭力,首先要提高產品的質量與檔次,現在高檔產品比例太低,特別是紡織品出口市場中,中國家用紡織品主要屬于大眾消費范疇,應著重追求產品的高質量、高功能和高品位。其次要提高創新能力,目前產品創新是紡織業中比較薄弱的環節,包括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營銷創新,系統創新等都亟待提高。除此以外還要提高快速反應的能力,要完成市場預測,市場營銷和管理方式的革命。中國家用紡織品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發揚傳統工藝特色
傳統工藝中的南通藍印花布、苗族刺繡、蘇州宋錦、南京云錦、白族扎染、貴州蠟染等等構成了中華“絲綢之路”的輝煌與歷史,形成了我國紡織品審美的歷史美學體系,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步履艱難、岌岌可危,這就要求我們的紡織機構積極保護傳統手工藝,更要求我們的家紡設計者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把刺繡、織錦等的高品位、高美感運用到創作中去,以高檔次的民族化產品沖擊世界市場,使民族瑰寶重新登上歷史審美的高度,在今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展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蘊。
依靠科技力量加強面料創新
傳統的織物設計過程需經過初始設計、反復試樣、反復修改等步驟,工期很長,不能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需求,織物組織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Assisted?Design,CAD)技術的應用縮短了設計周期,大大提高了新產品的設計能力,減少浪費,降低試樣投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新纖維的開發使用、面料的后處理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形成了現代紡織品設計創新的三大領域。社會的進步促使當代紡織品中的藝術、設計、工藝和科學因素的關系更為緊密,使用多種材料和技術滿足人們的各種功能需要是紡織品設計的新領域。材料科學是家用紡織品面料設計的重要元素和靈感來源,一個時期的紡織品設計流行趨勢都與新材料的使用和科技的進步緊密相連。
提高設計師隊伍的專業力量
我國高校染織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仍較陳舊,在紡織品設計的三個層面中重視圖案設計,而忽略紡織品織物設計(紡織品織物設計在我國工科院校中是獨立的專業)與產品造型設計教育,因而培養出的學生雖具有較強的圖案設計能力,但由于對紡織品纖維、染色、織物設計、紡織品產品造型設計等缺乏足夠的知識。他們對紡織品整體把握的能力較差,無法全面地借助紡織品纖維、織物特征表達織物之美。因此大學染織專業應根據目前及未來家紡業發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藝術院校與工科院校的染織專業互通有無,即藝術院校染織專業應當充實織物設計教學,完善產品造型設計教學,“高等教育綜合化”是當今后現代社會的重要趨勢。 (家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