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直銷?清倉處理?想必市民們對這類的廣告標語并不陌生吧,尤其是年底,這類降價大促銷在街頭可謂是屢見不鮮。很多消費者認為,買東西要靠運氣,運氣好的時候可以用低價買到較好的商品。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老話“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是有道理的,碰到“過低的價格”一定要留個心眼,不乏有一些商家打著“名牌”的幌子,公然低價銷售著假冒偽劣的商品……
公然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這批蠶絲被賣了大半年
日前,富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一起案件移交到富陽區公安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有人公然大批量銷售假冒偽劣的“恒源祥”品牌的歐典風情蠶絲被,并且金額巨大。經偵大隊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展開行動,通過一些列的調查取證后,將涉嫌人員董某、邱某、夏某、張某捉拿歸案。
筆者在經偵大隊了解到,四名涉嫌人員中只有董某是富陽本地人,銷售假冒的蠶絲被已經有大半年了。“董某有一次和他妻子逛街的時候,發現路邊的‘恒源祥’蠶絲被非常便宜,而且質感也非常好,詢問了賣家之后賣家表示是真的品牌蠶絲被,直接從廠家那里進的貨。”經偵大隊的民警何警官說,“當天董某回到家后,覺得這蠶絲被有利可圖,思索了一番之后打算做蠶絲被的生意。”
“第二天董某就去向那名蠶絲被賣家詢問批量進貨的價格,雙方談妥之后,賣家給了董某上家夏某與張某的電話。董某與其上家聯系之后購入了所謂的‘蠶絲被’,就開始售賣了。”何警官說,“董某是手機微信的方式來銷售這批被子的,不僅如此,他還刻意到網上花120元做了張精美的廣告圖片,同樣聲稱是從廠家那里進的貨,質量保證。”
“不過雖然他自己打廣告保證了質量,還是有消費者在購買之后發覺自己上當受騙了,于是將這個信息反應給了市監管局。監管局掌握了相關線索之后,在文教路某處查獲了董某假冒的‘恒源祥’蠶絲被6床,并且經過恒源祥有限公司的鑒定,確認其蠶絲被系假冒‘恒源祥’注冊商標的商品。因此案涉及金額較大,市監管局將此案移送到了我局。”何警官說。
據了解,董某共計銷售金額有近30萬元。其銷售的“蠶絲被”,購入的價格為四斤的155元,五斤的165元,而銷售的價格卻是因人而異。一次性購買多的,比較難纏的,價格就便宜點;一些比較爽快的,好說話的價格就賣得貴一點。
40元成本價:竟是未消毒的聚酯纖維做填充
雖然董某銷售假冒偽劣被子一事已被查獲,但是事情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假冒“恒源祥”被子的源頭依舊存在。詢問董某上家消息時,董某也表示并未與其見過面,只知道他們不是本地人。如何才能進一步掌握線索呢?這時,經偵大隊的民警通過網絡分析,得知了除了董某的上家夏某和張某,還有生產這批假冒被子的邱某。
“之后我們相繼抓獲了夏某和張某,得知生產這批被子的邱某在德清,經營著一家作坊,也就是他將‘貨源’提供給夏某和張某,由他們負責找下家。“何警官說,“我們抓獲了邱某后,他交代‘蠶絲被’的生產成本非常低。”
何警官告訴筆者,每條“蠶絲被”的制作成本大約是40元左右。眾所周知,正宗蠶絲的價格為1公斤300元左右,那么邱某所生產的“蠶絲被”是在何處動了手腳呢?
“邱某生產的‘蠶絲被’,每條只有2兩左右的蠶絲,也就是30元錢,其余部分的材料都是由‘聚酯纖維’冒充。這種化學纖維,在短期內和蠶絲的質感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卻可以被肉眼分辨出來。于是,邱某就在‘聚酯纖維’的外部再加上一層蠶絲,這樣不但讓消費者無法立馬分辨,也不影響‘蠶絲’質感。”何警官說,“但是這種化學纖維時間一長后,因其沒有經過消毒處理,會對人體有所傷害。”
據悉,四名涉嫌人員因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并且數額較大,其行為已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涉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條規定,已將此案移送審查起訴。
最后,何警官還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一些 不符合常理的“低價商品”時,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防走進不法份子精心設計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