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出現各種各樣的概念被
福州天氣漸冷,在各大商場超市,不少市民忙著選擇過冬的被褥。但是,昨日,市民林先生反映,如今,購買一床能保暖的被,都被銷售員以各種“概念”名稱的被褥弄得一頭霧水,不知購買哪個被子好。
昨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如今的棉被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的棉花被了。但是,市場也不是以新材料名稱“走進”市場。而是諸如“健康被”、“七孔被”、“九孔被”、“大豆被”……新概念被子在市場上走俏,但價格卻相差近10倍,其中,不少消費者直呼看不懂。
例如,一品牌一款名為健康被的被褥,售價538元,而大豆被的價格在賣場從200-1000元不等,七孔被更是售價高至698元、其中價格差別最大的要數蠶絲被,最便宜的只要319元,最貴的卻要2399元,相差近8倍。
記者在東街口佳麗斯床上用品專賣店咨詢,“這些被子除了蠶絲被外,其他什么材質?保暖程度如何?”
該專賣店負責人介紹,論材質,就是棉花、蠶絲、毛料(即羊毛、鴕毛等)以及聚酯纖維,在市場流通最廣泛的材質就是聚酯纖維材質。其中,根據國家標準,蠶絲被分為純蠶絲被和混合蠶絲被兩種,蠶絲含量達到50%及以上的為混合蠶絲被,含量達不到50%的不能稱為蠶絲被,不少超市銷售的大豆被、健康被、透氣被,均是聚酯纖維材質。
“其實,市民在選購被褥時,都不要去管什么概念,只要了解被子的材質,選好材質,”該專賣店售貨員透露,選好材質后,凈重量越重的越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