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被”在實驗室準備接受檢測。
昨日,省纖檢局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在9月全國質量月期間,省纖檢局花費近萬元,在貴陽市場購買了6床標注為蠶絲被的“蠶絲被”進行檢測,售價從500元至4000元不等,但檢測結果為:只有1床蠶絲被是真蠶絲,其余5床均名不副實。
在標準光源箱中真蠶絲呈現柔和灰白色
省纖檢局專業技術人員介紹,蠶絲被具有透氣性好、吸濕性好、保暖性好的“三好”特點,還具有極佳的防霉、抗菌天然特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貴陽市場上所售的蠶絲被究竟是不是真蠶絲被,為摸清情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省纖檢局從一家蠶絲被集中批發銷售商貿城及貴陽市內商場,購買了6床標稱填充原料為蠶絲的蠶絲被,價格從500元至4000元不等,產地為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蠶絲被進行檢測。
“6床蠶絲被經檢測,只有1床真蠶絲。”技術人員說,在標準光源箱中,真蠶絲呈現柔和灰白色,其它纖維呈現亮白色。再經過專業設備分檢,蠶絲被的真假結果完全呈現出來:其中1床蠶絲被完全用的是真蠶絲,其余5床填充纖維為真蠶絲混合其他纖維。
“完全是真蠶絲的是最貴的一床!奔夹g人員說,但這床真蠶絲被的品牌,也有售價1000多元的蠶絲被,也標注填充物為蠶絲,但經檢測,填充物混雜有其他纖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以假充真,降低成本獲利!
真蠶絲不含熒光增白劑 手感柔軟撕拉韌性好
蠶絲被是指填充物含桑蠶絲和(或)柞蠶絲50%及以上的被類產品,分為純蠶絲被和混合蠶絲被兩類。填充物含100%蠶絲的為純蠶絲被,填充物含50%及以上蠶絲的為混合蠶絲被。生產商必須在每件蠶絲被的商標標簽中標準蠶絲的含量,但很多生產商標注都很模糊,僅標注為蠶絲,誤導消費者。
此次檢驗的6床蠶絲被樣品,檢測結果為:樣品標識和實物檢測結果相符合(其中1個樣品),其余均是樣品標識和實物檢測結果不符合(其中5個樣品),主要表現為三類,一類是為夾層,里外不一,外層為桑蠶絲,內層為粘膠纖維和聚酯纖維或聚酯纖維;二類是桑蠶絲、粘膠纖維和聚酯纖維混合;另一類是桑蠶絲和柞蠶絲混合。
技術人員提醒消費者:可通過燃燒和看外觀對真假蠶絲進行鑒別,真蠶絲接觸火焰卷曲、熔融、燃燒,離開火焰燃燒緩慢有時自滅,氣味為燒毛發味,殘留物呈松而脆的黑色顆粒。真蠶絲不含熒光增白劑和明顯粉塵,外觀色澤均勻,色差不大,含雜率不高,手感柔軟,撕拉韌性好,無明顯氣味,且不污損,不發霉,不變質。要購買貨真價實的真蠶絲被,最好到正規的大商城,通常真蠶絲售價均不菲,幾百元的蠶絲被絕不是真蠶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