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售假、利用自有工廠高仿真制假正成為知識產權犯罪“重災區”,且高學歷、高智商犯罪呈常發態勢。
記者日前從奉賢區檢察院獲悉,2014年以來,該院共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47件104人,其中2014年辦理36件61人,同比分別上升414%和771%;今年1月至8月辦理11件43人,涉案金額高達5000余萬元。
同時,來自徐匯區檢察院的統計數據表明,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快速崛起,當前的知識產權犯罪形態更為復雜多樣,犯罪手法更為新穎隱蔽,對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帶來嚴重損害,對市場經濟公平有序發展造成巨大破壞。
“刷信用”影響網絡售假打擊力度
不少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多通過線上交易的方式,逃避監管和打擊。去年,奉賢區檢察院接到贏商網水星家用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書面報案稱,其公司發現名為“戀人水星旗艦店”“品牌家紡商場旗艦店”等淘寶店鋪在網上大肆銷售假冒水星家紡的商品。經查,犯罪嫌疑人黃某等人在未經水星家紡注冊商標權利人授權及許可的情況下,從犯罪嫌疑人殷某等人處購進蠶絲被、四件套,并伙同他人在海門市三星鎮將上述蠶絲被、四件套貼上水星家紡的吊牌、標簽且包裝后,由犯罪嫌疑人田某林、尹某通過淘寶網對外銷售。
“網絡交易與實體交易相比具有特殊性,大多電商平臺交易流程往往是先支付貨款,再由賣方發貨,買方簽收后賣方收到貨款。在網絡交易中,侵權產品在哪個環節開始屬于已銷售尚無司法解釋或辦案規定,導致實務中缺乏統一標準,影響打擊效果。”承辦檢察官表示,由于不少權利人網絡打假存在取證、索賠困難等問題,導致部分權利人不得已采取“釣魚式”購買假貨的方式進行維權。
在辦案中,檢察官還發現不少網絡賣家通過假交易“刷信用”,該部分虛假交易金額不能認定為“非法經營數額”。通過比對網店資金流水記錄、物流信息等來確定交易真實性則工作量大、難度較高,一般僅能通過網店店主供述予以辨別,欠缺客觀性,影響準確定罪量刑。
借自有工廠高仿真制假
於某原本在奉賢區有自己的注冊公司“上海富久潤滑技術有限公司”,后來發現出售散裝油“沒什么賺頭”,便打起了制售假油的主意。他先是從寧波、無錫等地購進散裝的劣質潤滑油,隨后又找到油桶和全套仿冒品牌防偽標記的售假商。
為確保假貨更逼真,他還高薪聘請了技術人員,讓其根據不同配方將基礎油混合、勾兌,加入廉價抗磨液等添加劑,灌裝成“殼牌”“長城”“美孚”等多個著名品牌的潤滑油對外銷售。經查實,2013年5月起,於某共銷售假冒“長城”“美孚”“殼牌”“加德士”注冊商標的潤滑油56萬余元。案發當日,公安機關還在柘林鎮金海村一農宅查獲於某待售的假冒“長城”“殼牌”“美孚”液壓油21桶數百公斤,以及大量油蓋、標牌、防偽標簽等。
奉賢區檢察院檢察官介紹,在近年來查出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中,不少嫌疑人自己注冊了生產公司、貿易公司等,或生產、銷售自有品牌與假冒知名品牌混同,或直接生產假冒品牌,利用公司掩人耳目、逃避打擊。從查處情況看,一些犯罪嫌疑人往往把廠房和倉庫選擇在郊區的農村農戶中,同時產、供、銷一條龍,假冒技術日益專業化、規模化。
高學歷、高智商犯罪呈常發態勢
涉及專業技術的知識產權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較高的學歷及較強的專業水準,給司法機關偵查取證帶來困難。徐匯區檢察院統計,自2012年以來每年均有這類案件發生,已呈常發態勢。
以張某等二人侵犯商業秘密案為例,犯罪分子均為研究生學歷,利用在原單位擔任高級主管的便利,非法使用原單位的技術信息,并另行開設公司,制作同類產品出售牟利。司法機關為查明犯罪分子是否使用涉案技術信息,多次委托鑒定機構鑒定并邀請行業專家對技術難題進行論證,僅鑒定意見就達20余份。又如汪某等八人侵犯著作權案,犯罪分子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精通計算機技術知識,利用個別人在原單位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便利,非法復制原單位的軟件程序,并另設公司制作軟件出售牟利。由于這類犯罪作案手段極其隱蔽且技術性強,增加了認定是否侵權的難度。法庭審理中,為解決用于定罪的核心技術問題,控辯方往往都申請鑒定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