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
不,國人時尚感剛蘇醒
北京商報:當今中國服裝業的低迷現狀,您怎么看?
夏華:我認為是一個絕好的時代,因為今天所有的奢侈品都開始正視中國的消費者,它們發現中國的消費者不再因為一個LOGO而購買,中國的消費者真的有自己個性化消費,中國人的時尚感其實剛剛蘇醒。我恰恰覺得這樣的一個時代對于中國品牌是一個新的元年。中國設計師也是第一次這么揚眉吐氣地面對自己的作品。中國品牌迎來了很好的機會。
中國各個消費層級的消費群體都開始思考性價比,在性價比上中國企業是最容易勝出的。而且國內企業更了解消費者的細節需求和消費心理,因此能做出適合他們的產品。
北京商報:在這個好機會里,依文做了什么計劃?
夏華:六年前開始,我們開始把設計師派到大山里,與繡娘一起繡衣服。過程很艱難,沒有路、沒有車,有時要走一整天才進入一個村落,也沒法洗澡。但是那些連普通話都不會說的大娘,可以不打草稿地繡出極美的山川河流和花朵。我很任性地把這些繡娘帶到北京、上海、巴黎、倫敦、米蘭去做刺繡工藝的展覽。
賺錢?
商業模式就在做事的過程中
北京商報: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
夏華:所謂的現代文明都在拼時間,迅速開發一個又一個旅游景點,這期間很多古老的文明被吞沒。很多技藝精湛的繡娘不在刺繡,跑到景點去賣冰棍、炒瓜子,覺得這個更賺錢。我覺得很可惜。
于是鼓動了一大幫人走進去。作為中國服裝品牌,現在全世界給我們一個巨大的問號:到底還能活多久?但是我特別想說,大家都焦躁的時候,應該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
北京商報:您做這件事的盈利點在哪里?不擔心沒有產出嗎?
夏華:不會,我特別堅信,中國美學的時代來臨了。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問:找不到商業模式,能生存嗎?我覺得商業模式是做事的過程中自然找到的。比如,我把這些繡娘組織在山里建博物館,在油菜花里、大山里辦秀,很多一起來的企業家和設計師覺得很棒。今年我們會帶數千名企業家走進大山進行一場手工藝術之旅,吃長桌宴、看她們刺繡。這些藝術旅游、刺繡產品和創意是有市場的,F在,這些深山里的刺繡,已經被搬上了靠墊、馬桶墊、床品等家居用品,以及服裝與包袋等時尚產品。
北京商報:您認為該如何向全世界推廣這些優秀的刺繡工藝?
夏華:中國這么優秀的刺繡工藝,應該將它形成產業鏈,讓它成為可以被應用于織物產品的面料圖案。這件事就是令中國企業、這些繡娘、世界審美都受益的地方。依文已經組建了一個企業家俱樂部,會員都可以來取用我們繡娘的刺繡產品,也可以開發藝術深度旅游……很多好的項目。
觸網?
渠道不重要,產品才重要
北京商報:國內服裝業開始了去渠道化的變化,依文有觸網計劃嗎?
夏華:我認為,對于顧客而言,線上線下都不重要,它只是一種方法,產品是最重要的,F在幾乎每個人穿衣服都比以前講究了,總需求量沒變,甚至在增加,只是看這個量給了誰。
現在幾乎所有的客戶都通過線上和我們的衣櫥管家來聯系,我們的配送是通過線下來完成。2014年依文集團VIP客戶增長很快,集團業績也有雙位數的增長,達到27%。預計今年將達到40%以上的增幅。
買手?
共享供應鏈才有高性價比
北京商報:現在國內設計師品牌越來越多,您有計劃涉足買手模式嗎?
夏華:是的,依文計劃開設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設計師概念店,預計影響不小。每家店鋪內會有20余個不同設計師的作品。但我們并非簡單的買手模式,而是依文企業真正參與設計與生產。
一些有想法的年輕設計師,他們沒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我們選擇了他們,企業來出錢做后臺的供應鏈管理,從面料到配件到生產環節,設計師的天賦結合成熟企業的運營,可以產出設計感強、性價比高的產品,它的市場競爭力更強,將吸引到年輕的消費群。可以說,中國服裝的春天剛剛到,未來世界服裝界的首富應該出在中國。
“消費者不再因為一個LOGO而購買,中國人的時尚感其實剛剛蘇醒。
人們穿衣服更講究了,總需求量沒變甚至在增加,只是看這個量給了誰。
找不到商業模式能生存嗎?商業模式是做事的過程中自然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