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技術創新贏得市場,這是吳江許多家紡企業正在探索的轉型路徑。位于盛澤的凌通紡織整理有限公司,開發的一系列燙金褶皺面料,一塊普通面料經過一系列“加工”,不僅時尚、高檔,而且附加值能提升2~3倍,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公司也成為“國家燙金與褶皺面料產品開發基地”,彰顯吳江區域品牌的整體創新能力,充分展示了吳江紡織企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走進該公司面料展示廳,記者看到幾千種面料整齊排列,花樣款式之多令人眼花繚亂。“這里至少有三四千個品種,而且不少產品的科技含量較高。”公司研發部有關負責人說。該負責人指著一款高精密“真皮”面料介紹,這個面料是公司研發出來的主打產品,目前,該產品盡管每米售價超過17元,仍受到廣州、福州等地的高端客戶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化纖紡織企業還“兼職”做皮衣?仔細觀察,記者才發現這款“皮料”的前身,是一塊經編的麂皮絨染色布。通過在布上“燙”一層透明膜并經過水洗后,原本粗獷的表面變得非常細膩且有質感,達到了類似“皮料”的效果。“這種后整理工藝就稱為‘燙金’,即用不同顏色、光澤的膜材,通過上膠的形式粘合在不同品種的面料上,屬于印花中的一個特種工藝。”凌通紡整總經理王志良介紹。
該工藝最早出現于意大利和韓國,2000年進入國內后,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外國人手里。2001年,凌通開始接觸這項工藝,10多年來,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而且操作起來隨意性非常大,可以通過任何花型、圖案的模具,提升成品面料的時尚感與檔次,提高附加值。
更為驕傲的是,凌通還把燙金工藝應用到褶皺面料,成為業內唯一一家將兩項工藝“合二為一”的企業。“當褶皺面料進入輥筒,底板會發生變形,導致褶型破壞,造成燙金后成為次品。”王志良說,凌通耗時3年,研發了一種特殊固定褶形工藝,有效解決了這個行業性難題。
以凌通生產的普通雪紡面料為例,該產品市場價每米7.5元,按照3米平布壓1米褶皺布計算,每米褶皺布的價格超過了20元。如果再加上“燙金”等其他后整理工藝,1米布最高能賣到100元,附加值提升了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