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因他的巨著《幾何原本》而名垂千古,但他卻不曾想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人用非凡的想象力,突破了點、線、面、立體的空間束縛,賦予了蠶絲千變萬化的魔力。
這種突破來自于強大而嚴謹的邏輯推理,并將之化作實實在在的現實存在。如果我們來定義它的話,那就是“絲立方”。
“絲立方”的生命里充滿了傳奇、震撼,但更多的是腳踏實地,它正以積跬步方能致千里的自信,朝著實現中國絲綢之夢的方向努力前行。
曾經有一條路,影響了東西方兩個文明的發展。這條路,帶給沿線國家無數的財富和長期的安定,見證了一些民族性格的變遷與國家的變化。這就是絲綢之路。
我們驚嘆中國古代絲綢的綺麗和神秘,它是中國的自豪和驕傲,是藝術的寶庫,是歷史的搖籃。然而,中世紀的歐洲人掌握了航海知識后,以成本更為低廉的海路交通,使得漢唐時期輝煌一時的古“絲綢之路”最終走向衰亡。
9年前,中國的“絲綢之路復興計劃”讓吳江這方盛產絲綢的江南水鄉重燃絲綢復興的夢想。而就在日前,中國工程院紡織系統全部6名院士齊聚吳江觀看一根絲的時候,表達了“創新是紡織產業發展的靈魂,也是唯一出路”的思想。院士們認為,依靠科技創新,開發差別化與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更高層次的轉型升級,將是紡織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蔣士成院士表示,我國紡織產業經過多年高速發展,進入了產品雷同、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企業面對困局,只有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思想有多遠,舞臺就有多大;人才有多高,企業就能走多遠。
絲立方明晰其理,人是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決定成敗的第一要素,有了好的制度、好的理念,更加需要人去實現去操作,以獨特的優勢產品贏得市場。
一方面,絲立方內提員工功力,投入重金,參加電商運營、孵化、大數據時代等一系列的培訓,以此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絲立方外拓人才資源,引進蠶絲前道工藝的博士生,提高對原材料的把控與創新;牽手蘇州大學,共建江蘇省功能蠶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此外,絲立方還整合企業與學校的各自資源,走出了一條適合絲綢產業品牌道路。企業具備市場信息資料的掌握,學校享有創新工藝與理念,為了提高公司在產品研發、生產工藝、時尚把握、設計創新幾個方面的能力,夯實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平臺,絲立方設立了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使企業與學校的優勢充分對接,從而極大地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掏空身上的零花錢,也要買絲立方的產品。這一點也沒有夸張,而是真實在發生在4月18日舉辦的蘇州創博會上。
這一天,絲立方展出的香薰系列蠶絲被成為搶手的“香餑餑”,無論是實惠款還是豪華款都被一掃而空。購買者很多是新蘇州人,他們通過對蠶絲功能的了解,淡雅的香氣與現場體驗的舒適感,完成了從傳統的“棉被理念”到“絲被理念”的升級轉化。一位蘇州老阿姨,掏空錢包為兒子新婚購置兩條豪華版香薰被;一位來自西安的創博會參展商,購買回家作為愛人的生日禮物;還有一位少兒頻道主編,認為蠶絲制品有利于嬰幼兒幼嫩肌膚,不僅給自己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購買,還準備當作頻道推廣的產品……。
絲立方目前開發的新品,完全符合國家對紡織品行業對環境保護與質量安全的要求,同時挖掘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需求,做“貼心產品”。今年,絲立方采用可以服用的香薰系草本植物,成功推出了香薰蠶絲被系列。香薰系草本植物具有助眠安神、美容養生的功效,且無毒無害,與蠶絲這種天然保健的抗菌原料相結合,大大提高蠶絲被的功效性。為此,此款蠶絲被是理想的與人體密切接觸的生活必需品。
“創新是紡織產業發展的靈魂,也是唯一出路。”絲立方將銘記在心,從基層到管理,從研發到銷售,從用人到做事,都將本著一顆“愛人”之心,本著“創新”理念,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積跬步而至千里,努力實現中國絲綢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