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的8月份,記者就已經報道過浙江桐鄉的沈衛星攻克蠶繭只能在架子上吐絲結繭的傳統課題,讓他家的蠶寶寶吐出平面蠶繭來的新聞。時隔一年多了,沈衛星的平板蠶繭又有了新的突破,并接受了央視7套科技苑欄目的專訪。
沈衛星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老實商人,在外貿賺了一些錢后,四年前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了故鄉,購買了200多畝土地,準備在這塊土地上,不僅要做出世界頂級的蠶絲被,而且還要把這個桑蠶養殖園發展成生態農業的旅游觀光景點。
買土地,種桑,養蠶,養雞……初具雛形的養殖基地已經花光了沈衛星的全部積攢。在最開始,記者也曾經為沈衛星的宏偉夢想捏著一把汗。從兩方面讓記者也不看好這個養殖基地的發展。
一來,這些年有許多人在叫嚷著辦什么農業觀光,其實農業的成分極少,為的是賺一把鈔票,很多人就“慘死”在這個“美好的夢” 中。二來,你要想做真正的農業觀光旅游,不僅需要大筆往里面先貼錢,還得貼時間。農業是季節性很強,時間性很強的行業,而沈衛星不僅要做農業,還要做一個生態鏈發展的農業養殖園。
這是蠶寶寶吐出平板蠶絲的地方
四年過去了,沈衛星桑園里的桑樹越來越枝繁葉茂,桑樹園里吃桑椹果長大的土雞也越來越被十里八鄉的朋友們所熟知。
現在,沈衛星又把桑樹葉的使用發揮到了極致,在他的果園里可以參觀到與眾不同的蠶寶寶結出平板蠶絲,并且一個個胖嘟嘟蠶寶寶再也不會被自己的蠶絲所包裹的景象,還能有幸嘗到用桑樹葉子做出來的面條、營養素、餅干……從種樹,到樹下養雞,樹葉子養蠶,蠶吐絲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蠶絲被……再到樹葉子延伸的食品……一個完整的生態化的農業養種植為一體的生態景象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如今的農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種出來的植物也被賦予了不少的人為痕跡,像沈衛星這里的天然產品是少之又少。這類產品卻又是人們在物質極為豐富的今天所到處尋找的。
近日,記者與沈衛星通了電話,他說,我就不信做不出世界頂級的蠶絲被,現在我做到了,但是,她卻依然是養在深閨人未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