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到近幾年的熱門話題,環保一定是排列在前幾位,地球的獨一無二,資源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除了從點滴細節上節約資源以外,植樹造林也在被積極提。綠化的比率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成效如何的重要指標。
我們國家地域遼闊,一直被其他國家夸贊地大物博,國人也曾沾沾自喜,炫耀我們的資源有多么豐富。實際上,這是盲目的,總數看起來好像比其他國家要多,但是不要忘了我們的人口也要多得多,消耗的多,平均量低。根據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世界各國的森林覆蓋率,日本67%,韓國64%,挪威60%,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0%,德國30%,美國33%,法國27%,印度23%,然后才是中國,為16.5%。
襄子老粗布的“織女”走上《藝術人生》舞臺
這樣的數據結果,一點也顯示不出作為天朝大國的優越。加強綠化,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成為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為了這一任務的完成,可謂是費盡心思,go-vern-ment的鼓勵,環保人士的身體力行,科技的改進。讓人欣慰,并且感動。然而最近傳來的一則消息,卻讓人感到驚訝了。
森林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樹木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提供生物維持生命的必需要素。但是山西一家企業卻說,他們只要織織布,就能做到同樣的事。這是狂妄自大,還是身懷絕技?
這家企業,就是山西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的手工制造布業。對于人們的疑惑,襄子老粗布解釋,與普通的織布機相比,在同等工作量的前提下,每臺每米可省電0.8度,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千克。每臺每年平均織布2000米,就能省下1600度電,減排至少1600千克二氧化碳。一棵樹一年平均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千克,襄子織布機每年的減排貢獻,就相當于種植了88棵樹。
的確是很驚人的數據,據了解,襄子老粗布的成績是很精彩的。在董事長栗樹斌的帶領下,全體員工致力合作,公司運用傳統工藝,結合優質原料,研制各類家紡產品。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充分利用農村基點的閑散勞動力,一時間,將終日耕作的勞動人群,變成無數的“織女”。素手搖紡車,紡錘翩如飛。靈巧的雙手下涌出的不僅是質地精良的制織品,織女們勞作的場面也是美輪美奐的畫卷。
這其中更是蘊藏著深厚的人文氣息,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勤勞和智慧的傳承。襄子老粗布以純天然的特色,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支持,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兩次進入上海世博會,在各國客戶中都廣受好評。
為了更好的發展,為環境保護作出更大的貢獻,襄子老粗布決定擴大市場,進一步推廣手工工藝,擬定將于4月20日在太原開展招商會,同時舉辦新聞發布會,讓更多的人了解手工工藝,參與到綠色健康的生活中來。一臺織布機能作出單位1的貢獻,100臺就能發揮100的力量。粗略計算一下,100臺相當于增加了26400平米,以太行山93000平米的綠化為基準,相當于喂太行山“增加”了28%的綠化,種植了20000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