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絨山羊。每年四五月份,人類用鋼絲梳子從我身上梳下快要脫下的絨毛,再經過一些工序,分離出幾十至上百克潔凈的細絨毛。這些細絨毛就是人們常說的羊絨,羊絨衫就是用我們絨山羊的絨毛織出來的(按羊絨業的國家標準,只有山羊絨才能稱為羊絨)。因為稀少難得,在人類的世界中被稱為‘軟黃金’、‘纖維寶石’,聽說現在一噸羊絨已經可以賣到100多萬元了,用幾百克羊絨織成的羊絨衫在商場里可以賣到幾千元。
“寒冷的冬天,輕柔、暖和的羊絨衫是那么有吸引力。然而,一些羊絨衫跟我們絨山羊幾乎沒什么關系,它們用的絨線有的來自我們的親戚綿羊,有的是石油的衍生產品。制造這些‘羊絨’的技術高超,專家們到現在還在傷腦筋如何鑒別真假。”
花高價不一定能買到真羊絨
在網上一搜,賣羊絨衫的店家很多,款式時尚的羊絨衫最便宜只要30多元就可以買一件。在杭州的一些服裝市場和街頭小店里,幾十元或者一兩百元的“羊絨衫”也時常可見。即便是富有經驗的消費者,有時也會猶豫不決:這些“羊絨衫”的價格實在便宜得令人懷疑,可是用手揉捏一下,手感又軟又糯,很像羊絨。
即使是價格昂貴,也不能保證買到的是純正羊絨衫。河北省纖維檢驗局曾經在2008年對全省大中型商場、超市銷售的羊絨制品進行專項檢驗,80批羊絨制品,合格率不足兩成,售價3000元的羊絨大衣被檢測出不含一點羊絨。產品標注羊絨含量為80%、68.4%的品牌制品,實測羊絨含量為0。標注羊絨含量為100%的,實測含量才19.9%。
今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曾經抽查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5家企業生產的109種羊絨衫產品,發現北京“蒙丹米爾”夾邊男V背心產品,標示山羊絨含量100%,實測值僅為10%;河北省清河縣華鑫絨毛有限公司生產的羊絨衫,纖維成分及含量明示值羊毛為30%,實測值羊毛僅為1.5%;烏魯木齊豪絨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豪絨”電腦男V領產品,羊絨含量標示為80%±5%,實測值羊絨只有18.4%。
羊絨衫
網上流傳的鑒別方法難以奏效
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副院長樓才英說,普通消費者要自己鑒別羊絨真假,確實很困難。
普通消費者要靠網上流傳的經驗來鑒別羊絨衫,全都難以奏效。比如用火燒,用來仿冒羊絨的材料很多,如果是腈綸等化纖纖維,燒焦后沒有燒動物毛的焦味,而有的羊絨是用羊毛仿冒的,火燒出來的氣味聞不出差別。
更加復雜的是,國家標準規定,只要含絨量達到30%以上,就可以稱為羊絨衫。一件羊絨、羊毛混紡的羊絨衫,如果你懷疑羊絨的含量有問題,用火燒的辦法完全不能鑒別。
經過了專門的工藝改造后,富有經驗的工程師也要在顯微鏡下仔細鑒別纖維的鱗片才能辨別羊毛和羊絨。羊絨來自山羊,羊毛卻來自綿羊。一般羊絨比羊毛細,鱗片的間距比羊毛大。不過已經有工藝可以把羊毛拉長,不僅讓羊毛跟羊絨一樣細,鱗片的間距也被拉大,非常類似羊絨了。
還有的鑒別方法是靠手摸,但是借助強大的工藝,以及柔順劑等手段,要讓便宜的纖維摸起來像羊絨也不是難題。
可以仿冒羊絨的纖維很多
當記者向河北、廣東的三家上游企業詢問是否有仿制羊絨衫的材料時,對方給出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廣東某毛料行經理說,只要用羊絨含量為3%-5%的羊毛混紡線,就可以讓織出的毛衣有羊絨衫的質感。這家毛料行的純山羊絨每公斤賣六七百元,而這種混紡線每公斤只要100多元。
河北的一家絨毛制品公司介紹了絲光工藝,經過這種工藝的處理之后,羊毛可以具有羊絨般的手感,絲一樣的光澤。業務經理說,可以提供兩種“絲光羊絨”,一種叫“絲光真三七”,成分是30%羊毛和70%腈綸,65元/公斤;一種叫“絲光假三七”,成分是100%腈綸,40元/公斤。
如果想再便宜點,還可以用100%的精紡腈綸,只要30多元/公斤。業務經理提醒說,價格便宜一些,仿制出來效果當然會差一些。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來選擇絨線。
第三家企業推薦的是羔羊絨。雖然國家標準規定只有山羊絨才能稱為羊絨,但在業內也有叫綿羊絨的產品。業務代表說,羔羊絨是用85%的綿羊羊羔毛和15%的錦綸混紡的絨線,100多元/公斤。他說,這樣織出來的“羊絨衫”必須經過后整理工藝,才能達到羊絨衫的質感。
羊絨檢測方法有待改進
生產、紡織生產技術越來越高超,羊絨制品的鑒別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2011年5月,第五屆國際山羊絨檢測技術研討會在浙江桐鄉舉行。百余位國內外山羊絨專家花了兩天來討論山羊絨的品質問題。
討論的結果讓人意想不到,從事羊絨檢測一二十年的專家說,對有的羊絨制品仍然真假難辨。這一方面是羊絨纖維自身的變化,真的羊絨越來越不具有“真”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摻假、造假等行為,假羊絨卻越來越像真的。
國際權威機構羊絨和駝絨制造商協會(CCMI)主席卡爾·斯皮豪斯在會議上說,近十年來,盲目地引種雜交,已經使中國羊絨纖維變粗,并且改變了羊絨的傳統外觀形態特征。還有各種非中國羊絨纖維的進口,也使鑒別檢測的難度越來越高。他總結,牦牛纖維、中國土種綿羊毛、改性羊毛、非絨山羊的山羊纖維、盲目地引種雜交,已經成為羊絨真假難辨的五大因素。
即使是專業的檢測者,如果他們沒接觸過變化了的真羊絨或新出現的假羊絨的樣品,也很難檢測出其真假。羊絨檢測雖然是一門技術,卻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驗。這無疑又增加了其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