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綸纖維具有強度高、耐摩擦、抗微生物腐蝕等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因此,在某些工業領域成為使用最廣泛的合成纖維之一。
然而,丙綸是一種疏水性極強的纖維,與染料的相容性差,容易產生靜電荷,這些都束縛了丙綸在紡織工業的有效利用。
許多研究都集中于克服這些缺點,本文作者提供了一種改善丙綸纖維親水性能的簡便、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對酸性染料的上染率。
原料和方法:
平紋機織丙綸織物,在60℃下浸漬在非離子型洗滌劑中30min,用清水洗滌干凈,室溫晾干;實驗所用的染料包括CI酸性紅1和CI酸性綠16;其它試劑包括醋酸鈉、醋酸銨和硫酸等。
將已知質量的丙綸織物在0-20g/l的處理液中浸漬0-160min,保持浴比50:1,溫度變化范圍選擇60-100℃。
取出預處理之后的織物,用清水反復洗滌,室溫晾干。
經過改性處理之后,丙綸纖維大分子鏈上的腈基轉變成氨基,可以改善纖維的親水性能。
預處理的樣品與染料按照50:1的浴比染色60min,待測。
DAO表示預處理劑密度,表達式為:DAO= ×1000,PE表示改性效率,表達式為:PE%= ×100,其中:W-預處理后纖維質量;N—由于纖維增重引入羥胺的摩爾數;W0預處理前纖維的質量:WHA一羥胺的用量 結果與討論: 隨著預處理劑濃度的增加,DAO和PE值按一定比例增加。
羥胺是一種親核能力很強的氨基化合物,能與各種腈基反應,因此,這一測試結果表明丙綸纖維大分子鏈的腈基通過與預處理劑的原位聚合反應生成AO基團;另外,預處理后纖維的染色測試結果表明,當DAO到達某一值時,纖維的染色效果不再發生變化,這一方面是由于纖維表面已存在的染料分子的阻礙作用,另一方面,當預處理劑濃度超過10g/l時,丙綸纖維緊密度增加,影響了染料分子的進一步介入。
當預處理溫度達到80℃,DAO和PE值隨溫度的升高顯著增加。
一般地說,丙綸纖維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在80-100℃,因此,當溫度超過80℃之后,聚合物的鏈鍛開始運動,無定形區增加,更多的反 應性分子進入纖維內部,導致DAO和PE值增加。
耐久性測試結果表明,在最優條件下處理后的丙綸織物,對酸性染料的親和力提高,染色效果好,并且,染色后的織物具有一定的耐洗滌、耐摩擦性能和排汗效果。
紅外測試結果表明,未經預處理的丙綸纖維在3542、2948、2248、1738、1454、1360、1242和1075cm-1分別出現特征吸收峰。
與之比較,預處理后丙綸纖維的紅外譜圖明顯不同。
腈基在2248cm處的吸收峰強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出現H2N-C=N-OH基團在3550-3150、1659、937cm-1的特征峰。
XRD測試結果表明,未經預處理的丙綸纖維在20=17o出現強衍射峰,20=30o出現強度稍弱的衍射峰;預處理后的纖維在20=17o的衍射峰強度略有下降,而且衍射峰變寬,這表明預處理使丙綸纖維結晶度下降,結晶尺寸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