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人們展示用棉花秸稈生產出來的生物質燃料。
“棉花秸稈收割、粉碎后,再經過高溫、高壓的特殊加工處理,就能變成節能環保鍋爐需要的生物質燃料。”9月30日下午,記者在唐山市新新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浩的引領下,對這種新型能源一探究竟。
在豐南區東田莊鄉,棉田里,粗壯的秸稈上滿掛著棉桃,有的已經吐出了潔白的棉絮。在與棉田一路之隔的空地上,幾個巨大的灰黑色棉花秸稈堆矗立著,谷浩介紹,這就是生產生物質燃料的原料。
說起用棉花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這一新興的環保產業,谷浩說靈感來自小時候家家都用來燒火做飯的棉花秸稈。2014年初,谷浩的一位朋友想把用煤作燃料的鍋爐改造成環保鍋爐,提到的“生物質燃料”這一新名詞讓他大開眼界。經深入調查,他了解到,“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以農林剩余物為主原料,經粉碎—除雜篩選—混合—高溫擠壓等工藝,最后制成固體成型環保燃料,成型后的秸稈生物質壓塊體積小,比重大,耐燃燒,便于儲存和運輸,更是一種高效廉價的固體燃料,能有效減少煤炭、天燃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一般生產這類生物質燃料用的是木料鋸末和玉米秸稈,谷浩突然想到了豐南老家用來燒火的棉花秸稈,這可是被鄉親們當作硬柴禾的好東西,十分耐燒。近年來,隨著農村用煤、液化石油氣的普及,棉花秸稈不再被當作燒火做飯的燃料,每年大量的秸稈割下后只能堆在地邊的水溝里,任其爛掉。他想,豐南區的東田莊鄉、王蘭莊鎮、南孫莊鄉和唐坊鎮是傳統的產棉區,加上毗鄰的天津漢沽、蘆臺、寧河一帶,約有40萬畝棉田,每年每畝棉田采摘后產生約800公斤左右的秸稈,能不能把這些秸稈利用起來,加工成生物質燃料呢?
谷浩想到就干,從外地引進了秸稈加工機械,開始了棉花秸稈再利用的研發。由于棉花秸稈的特殊性,以往的機器不能解決上料、壓塊的生產問題,而且傳統的人工上料會產生大量粉塵,對工人們的健康有害,經過谷浩和工人們的不斷改造,自主研發了自動上料機,最終使難題得到了破解。現在他們每天能生產150噸優質的生物質燃料。
生產過程中,會從原料中篩選出來大量地表根系土、棉花秸稈碎屑和爛棉花絨雜質,加上燃料燃燒后產生的灰渣,如果當作廢棄物扔掉太可惜了。谷浩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將這些廢棄物與家畜家禽的糞便進行科學調配,制成高效有機農家肥,又可以回放農田,提高土壤肥力。
谷浩說,他的夢想就是能為實現家鄉的一片藍天碧水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