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紡織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不論是機織用紗還是針織用紗,在重視條干、強力指標的同時、更加關注棉結數和毛羽。因后兩者對織物的布面風格和品質影響更大,所以減少精梳紗特別是純棉細號精梳紗的棉結數和毛羽就尤為重要:鋼領、鋼絲圈是細紗工序的加捻卷繞部件,對成紗棉結和毛羽有較大影響。在現有設備條件下,通過工藝技術革新,優化配置鋼領鋼絲圈是紡部降低純棉細號精梳紗棉結和毛羽的重要措施之一。
1 鋼領鋼絲圈配置不當是產生棉結和毛羽的主要原因
1.1 鋼領直徑選擇不當
特別是在紡制CJ 9.7 rex以下品種時,在-定的錠速條件下,如果采用大直徑鋼領(內徑42mm),配用與之相對應的鋼絲圈(重量較大),鋼絲圈線速度達到40 m/s,勢必造成鋼絲圈離心率增加,運行不穩,加之細號紗中纖維數量相對較少,纖維在通過鋼絲圈時受紡紗張力的作用拉伸或松弛,使纖維受鋼絲圈刮擦積聚而形成棉結。此外,紗條在運行中受到的離心力增加.也容易使纖維尾端伸出紗體而形成毛羽。
1.2 鋼絲圈配置不良
當鋼領板處在小紗位置時,如鋼絲圈太重,紡紗張力大,氣圈過小,使鋼絲圈對紗條的摩擦增加,致使紗與筒管頂端相碰摩擦而產生毛羽。同時.紗也易被鋼絲圈刮擦而形成棉結。如鋼絲圈太輕,紡紗張力小,氣圈凸形大,使紗與隔紗板相碰摩檫而產生毛羽。
鋼絲圈運轉使用一段時間后,鋼領鋼絲圈兩者的接觸弧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摩擦力增大,造成鋼絲圈在鋼領跑道上運行不平穩,從而產生棉結:同時,鋼絲圈磨損后,紗會被磨損的缺口刮毛而產生毛羽:
1.3 加捻卷繞部件不光潔
加捻卷繞部件不光潔,特別是導紗鉤磨損起槽嚴重,紗條通過時,因刮擦起毛纖維積聚,也易產生棉結和毛羽。
2 鋼領鋼絲圈優化配置試驗
使用國產PG系列普通鋼領,分別為PG1-4254型、PG1/2-4254型和PG1/2-3854型。PGl型鋼領配用FO型鋼絲圈;PGI/2型鋼領配用OSS型鋼絲圈(南通德潤生產),選取CJ 7.3tex、CJ8.3trex、CJ9.7 tex、CJ14.6 tex、CJ 18.2 tex五品種作同錠試驗,每次取紗樣10只。為保證試驗數據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各型號鋼領均是使用1個月的鋼領,同型號、號數鋼絲圈試驗3次,并分別在第2、4、6天取樣,求9次試驗數據的平均值。
試驗結果見表1。
通過表l中棉結數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
(1)紡制CJ 9.7 tex以下品種應使用PGl/2-3854型鋼領,配用OSS型鋼絲圈,成紗棉結少,毛羽穩定。
(2)紡制CJl4.6tex品種,應綜合考慮,以使用PGl/2-4254型鋼領配OSS型鋼絲圈為第一選擇。PGl/2-3854型鋼領因直徑小,紗的卷裝容量小,會增加落紗次數,同時,在停、開車時易出毛羽紗、用PGl-4254型鋼領時,配用FO型鋼絲圈。
(3)紡制CJ 18.2tex品種.以PGl/2-4254型鋼領作為第一選擇,配用OSS型鋼絲圈,毛羽、棉結少;CJ 18.1 tex以下品種使用PC1-4254型鋼領為宜,配用FO型鋼絲圈,其重量要根據鋼領使用期限、車速及車間溫濕度等作綜合考慮而定。
3 鋼領鋼絲圈使用周期試驗
鋼領鋼絲圈型號選配好后,鋼絲圈號數應根據鋼領狀況進行優選-選取CJ 14.6trex、CJ 7 3tex品種作同錠試驗,每種鋼領鋼絲圈配置作二次試驗,分別在第2天、第4天和第6大取紗樣,每次取樣l0只。
新鋼領上車前,棉結數稍多,所以換新鋼領時一般鋼絲圈號數輕1號,一是可以控制棉結的增加;二是控制大紗斷頭。但要注意觀察氣圈張力大小,防止氣圈過大碰隔紗板而產生毛羽。
新鋼領在15天~1個月之間跑道逐漸磨合好,紡紗穩定,成紗棉結、毛羽少。鋼領運轉狀態較好的時間是1個月-7個月,之后要加重鋼絲圈號數,防止氣圈過大碰隔紗板而產生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