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不少紡織企業都在考慮轉型升級、提升設備檔次。而受資金等條件制約,大部分企業將重點放在了設備改造和技術升級上。
日照裕華機械有限公司抓住客戶需求特點,推出緊密紡改造方案、落紗機器人和在線監測裝置。當前,紡機市場呈現怎樣的特點?日照裕華的產品又是如何滿足客戶需求的呢?近日,日照裕華銷售總經理竇艷軍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今年以來,日照裕華的銷售情況如何?你怎么看待當前的市場環境?
竇艷軍:對裕華來講,今年整體發展形勢還是不錯的,接近去年整體水平。
由于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客戶都在考慮轉型升級、提升設備檔次,目前,大多數企業考慮對設備進行改造。由于整個行業發展走勢并不明朗,在現有條件下大部分客戶還是考慮進行設備改造和技術改造,改造的目的就是提升紗線質量。如緊密紡紗線毛羽少、強度高,下游客戶對這種紗線比較青睞。
針對當前的市場環境,日照裕華公司分析認為,今年新上項目會減少,但是設備改造會增加,特別是緊密紡改造。緊密紡在我國大概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十幾年前,緊密紡這一概念剛剛進入國內,小部分“吃螃蟹的人”開始改造緊密紡,那時成本比較高,但是紗線賣的價格也高,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受益不少。第二階段是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開始后來居上,他們雖然不是第一批進行緊密紡改造的,但也開始大批量上緊密紡。第三階段,即現在的中小客戶過去一直苦于資金短缺或市場太小,對改造緊密紡感覺力不從心,現在迫于市場壓力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所以,即使是1萬錠、2萬錠的紡紗廠也在進行緊密紡改造,這也是大勢所趨。公司預計這個客戶群會非常大。
記者:面對緊密紡改造需求,企業該如何對接?
竇艷軍:今年,通過與客戶進行溝通,我們感覺行業對緊密紡改造的需求又開始回升了,但期待出現像2010年那種火爆行情已經是不可能了。所以,大家都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如今,紡織企業也正在進行持續性洗牌。其中,很多企業已經被“清洗”掉了,但總體數量不見得有太大變化。比如山東鄆城,之前一個縣有300多萬錠的紡紗規模,能趕上西部一個省。現在還剩下100多家紡紗企業,且其中80%處于虧損運營狀態,效益很差。他們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尋求低成本,用棉配棉等級也低。但現在他們也開始“跟風”上緊密紡,也在積極探索出路,想要轉型升級,在老設備上進行改造。
對此,紡機企業必須要主動出擊,尋求技術突破,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轉型、產品升級的目標。只有提供好的設備,才能提升這些企業的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記者:面對行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智能化發展的趨勢,您認為2015年紡紗廠會更關注哪些設備?對此,公司研發了哪些新產品?
竇艷軍:通過對市場的了解,用戶都想采用自動化程度、數字化程度高的設備,但往往這些設備都比較昂貴,并非一般的客戶可以買得起的。比如,帶粗細絡的長車,那些小客戶他們并非不想買,只是現在他們并不具備這種購買力和實力。很多棉紡企業,尤其是有實力的企業都在關注如何提升智能化水平,智能化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的設備、數字化或信息化設備將是棉紡廠最推崇的。
目前,我們正在和西班牙品特凱普公司合作生產在線監測裝置,這個市場很大。因此,我們將會把這個軟件開發得更接近棉紡廠的需要,讓棉紡廠真正領略到大數據給他們帶來的效率,讓更多棉紡廠都認可這個產品。我們要把紡織行業的各種數據進行集成,真正做到大數據,包括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人員工資、福利待遇、企業成本、辦公耗材都可納入其中,企業的所有數據都可納入,通過實時數據實時顯示,每20秒刷新一次,便于棉紡廠有針對性地了解設備整體運營狀況、工作效率、人員效率等方方面面。若能用好,將能夠給棉紡廠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目前,該設備已在兩家企業試運行。
記者:在智能化設備研發方面,今后公司還會有哪些具體規劃?
竇艷軍:像自動落紗機器人,我們已經研發兩年多了。未來,機器的自動化市場前景巨大。因此,在該設備推向市場之前,要做一個全面的改進,不允許一點失誤,使故障率為0。預計下半年,將會有產品正式交付使用。緊密紡、搖架、鋼領產品是日照裕華的主導產品,在這些傳統領域我們要力爭做專、做強。公司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向高科技邁進,迎合紡織廠的需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日照裕華同眾多的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裕華氣動搖架也以穩定性好、紡紗指標高、易于操作管理、服務體系完善等特點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公司為客戶提供的可持續性服務,為企業的創新發展贏得了較好的口碑。而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與西班牙企業的合作,自主研發落紗機器人、在線檢測和大數據系統,為紡織廠提供智能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