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4 年的最后幾個月里,可穿戴技術可謂是大放光彩,尤其是蘋果在去年 9 月公布 Apple Watch 后,更是吸引了媒體和消費者的眼球。隨著可穿戴設備逐漸從邊緣走向主流,是時候考慮考慮可穿戴技術之外的新領域了:交互技術。
從口袋到手腕,智能手表將現有的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更讓人興奮的是可嵌入、可吸附以及可聽設備的逐步應用。這將包括融入到我們皮膚的柔性技術、能識別眼球運動的傳感器設備以及搭載監測心率的功能的耳機。所有的這些變化,在科技創造的過程中悄然地與我們的生活深深的融合在一起,并為我們帶來更好的可用性和真正的突破性技術,以此實現遞增式的發展。
技術與情感
大數據的興起能幫助各個公司比以往更好的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在將來,消費者技術能夠傳達和翻譯用戶的情感,甚至在用戶提出需求前,就能將用戶信息提前反饋給公司以此提供相應的服務。
韓國科學技術院 (KAIST) 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傳感器可記錄用戶對雞皮疙瘩的反應。這有助于在大范圍內監測用戶的情緒反應,更能讓廣告商和娛樂公司準確的分析消費者的參與度。在英國,英國航空公司利用高科技毛毯的顏色來監測乘客的腦電波狀態,并通過藍牙發送到毛毯上,毛毯則會以不同顏色來顯示乘客的情緒反應。英國航空公司表示,使用這種高科技毛毯能更好的改善和調整他們的服務。
交互設計的應用
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逐漸將技術帶到個人設備之外的新領域。由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團隊發明的 SensaBubble,是一款能在釋放的氣泡表面產生圖像、文字和 emoji 表情的氣泡機,這款氣泡機很好的解釋了人機交互的多感官技術。首席研究員 Diego Martinez 告訴我們:空氣或真空會成為交互設計的新領域。他對未來的展望是:大型的購物中心會安裝 SensaBubbles 氣泡機,發出的氣泡能將感官廣告投放給在商場逛街的路人,氣泡能顯示時下熱門標簽甚至是最新款香奈兒香水的預告。
有一些公司通過對現有技術的分層而去實踐了這一想法。例如,Rebecca Minkoff 的第一家分店配備有可互動的大型屏幕,這樣顧客就能瀏覽各種款式的衣服并請求試穿,顧客通過請求后會收到一條短信提醒他們去免費的試衣間。一旦進入試衣間,他們能在試衣間使用可交互智能試衣鏡來試穿不同的尺碼和款式。這種技術的應用將會改變顧客的零售體驗,同時在顧客的偏好上也會給予店面很多寶貴的意見。
體驗特別的日常用品
2014 年我們也看到了嵌入式電子產品的可行性。摩托羅拉曾發布了一款超薄嵌入式數字紋身貼片,可為手機解鎖。與此同時,蘋果也正在開發一款智能耳機,這款耳機能測量佩戴者的體溫、活動水平、心率以及排汗量。目前蘋果已經為此項技術申請了專利。
這樣的技術也將很快應用到衣服的面料或進入到我們的家庭。成立于 2011 年的 Studio XO 是一家集技術、時尚和音樂的實驗室。例如為 Lady Gaga 以及 Black Eyed Peas 設計的一系列以時尚結合科技并融合交互技術的服裝,使我們對未來服裝的發展充滿了遐想。
作為消費者,我們期待著有越來越多的方式能與技術、品牌以及我們周圍的環境發生交互。智能手表在下一波突破性技術出現之前僅僅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的產品。而這種突破性技術將會進一步在我們的生活和家庭中同化。現在的技術仍在持續不斷的探索新的方式以此來應對多種挑戰,而實現這一技術的,將遠不止輕觸一下按鈕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