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一批行業優秀的企業是不可或缺的,它們對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在行業長期以來在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和經驗,對紡織行業生態文明建設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只有這樣的紡織企業越多的存在,生態文明建設才能越好的開展,以下幾個紡織企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手段,值得其他企業學習,也可看出全行業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較高的認知度,未來發展一片光明。
出鏡企業:互太紡織
從建廠開始進行生態發展
成果現狀:互太紡織控股有限公司從建廠開始就從廠房設計、設備選型上做到環保節能,多年來一直堅持走資源優化、綠色生產的生態文明道路。環保廠房設計方面,早在在17年前廠房興建時間互太就已考慮環保措施,建設自然通風系統,減低抽風能耗。在工藝節能方面,冷熱水分流排放、熱能回收、清濁分流等建廠房時候都考慮在內。
互太是紡織行業推行GB/T23331《能源管理體系》的試點單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在2011年獲得首屆BSI客戶能源管理先鋒獎,通過了ISO14064-1《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核查》認證。作為行業內節能減排先進企業,互太公司參加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紡織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的研究工作,成為廣東省清潔生產領域內第一個地方標準《紡織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化方法》的主要編制單位,成立了廣州市低碳紡織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由于清潔生產工作成效顯著,互太先后獲得國家工信部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國家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示范企業、中國針織行業環境優化節能減排優秀企業、全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達標競賽先進企業、廣東省節能先進企業、廣州市清潔生產優秀企業,并獲得香港環保局 “環保卓越計劃”優異獎和香港工業總會“恒生珠三角環保獎”。
具體措施:互太通過各種項目建設,使得資源的得到優化。利用廠房屋頂,安裝太陽能光熱鍋爐、光伏發電系統,目前已經安裝運行了0.7MW的光伏項目,光熱鍋爐項目即將安裝完畢。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對空調中的機電設備進行監控管理。有效地發揮設備的功能和潛力,提高設備利用率,根據需求合理使用室外鮮風,改善室內環境,降低能源消耗。根據監測,總體能耗降低26.1%。 通過空壓機群專家控制系統對各空壓機運行數據進行監測,根據現場用氣需求,控制空壓機停、啟,實現空壓機運行效率最大化、運行功耗及維護成本最小化。此系統改造完畢,通過監測節能達到7.8%。
看到清潔生產產生的巨大效益,互太對管理系統升級的渴望更加強烈。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指導和幫助下,公司引入SA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這一系統定義了制造管理和ERP之間的區域以及信息交換,利用集成系統搜集更多信息,改善企業質量管理、降低成本/縮短交期、更可有效管理KPI及推行精益生產、提升管理及決策效率,把互太的生態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出鏡企業:盛虹集團
實施智能節能減排技術
成果現狀:盛虹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印染企業之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紡織品印染深加工企業之一。盛虹集團從2005年起,已連續九年被中國印染行業協會評為全國印染行業“十佳企業”,2012年被中國印染行業協會評為國內首家“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同時也是全國首批兩家節能減排優秀企業之一,為全國印染行業樹立了節能減排典型。
近年來,隨著盛虹集團印染智能化生產基地及清潔生產建設的不斷深入與拓展,集團在節能減排上大力投入,新技術、新工藝得以不斷開發應用,通過自主研發、設備創新改造、水資源回收利用、創新激勵等途徑,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等一系列豐碩成果。
具體措施:近年自動化設備廣泛運用。盛虹集團通過ERP系統的導入,將印染大生產與信息化管理進行有機結合,讓紛繁復雜的印染企業管理工作變得高效簡潔。新廠區“兩化融合”建設不僅打破了傳統印染操作模式,且多方位、多角度采用自動化設備,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生產環節,同時將整套先進設備與ERP系統相連接,真正做到了精細化管理、標準化生產、信息化服務,為整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示范和導向作用。盛虹印染 “兩化融合” 建設“印染加工智能管理系統”項目,獲得江蘇省經信委省“兩化融合”示范試點項目。
在染化料稱量方面,盛虹印染采用了先進的染化料半自動稱量系統,該系統擁有立體倉儲架,占用空間小,改善配料問環境;電腦自動控制機械臂取料,快速準確;依照料單順序稱料取料,同時進行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利用高精密天平組合,稱料準確誤差減少,配備條形碼掃描器,快速讀取配方,實現作業標準化。
在染化料輸送方面,盛虹印染徹底改變了人工取料的方式,從提取、混合到傳輸全自動電腦控制由ERP系統貫穿整個過程,根據對應機臺的終端請求,系統定時定量輸送至指定機臺,避免人工作業的疏忽和錯漏,物料全程通過管路,不接觸開放式環境,避免交叉反應和泄露浪費。系統支持同時進行多種助劑同時計量,大幅提高效率,實現了稱量、溶解、攪拌、輸送一體化。
此外,盛虹印染結合“兩化融合”項目“印染加工智能管理系統”的實施推進,并根據生產實際,合作研發并引入了更多自動化的生產設備。例如在生產車間,所有生產流程均使用FRID智能條形碼技術,對現場生產數據直接導入ERP系統,實現了對每一匹次布的生產工藝跟蹤。盛虹印染在“兩化融合”建設中充分發揮自動化設備的導向性、滲透性、倍增性的作用,使企業決策更科學,管理更便捷,生產更高效,盛虹印染“兩化融合”項目的成功開展,為整個印染行業實行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出鏡企業:山東如意科技
用先進技術打造生態企業
成果現狀:山東如意數碼科技印染隸屬是山東如意科技集團,為積極響應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的號召,公司在全體員工中深入廣泛地開展了開展節能減排達標競賽活動,并受到了良好效果,2014年全年節約標煤1.23萬噸,減少廢水減排量136.2萬立方米,減少CODcr排放272.4噸,減少氨氮排放20.43噸。
具體措施:山東如意科技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注重實效。企業引進了國際一流的德國的能源管理軟件和意大利的數碼噴墨印花技術,形成能源智能化控制,迅速減少了各項能耗;采用數碼噴墨印花技術改造傳統印花,從源頭減少了的污染。并采用自主研發的前處理短流程工藝和助劑,實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印花冷固色工藝系統優化和自主研發的蠟印舊松香低壓蒸餾脫色回用工藝優化兩大工藝創新項目,大大減少了污染,節約了能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如意還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利用太陽能光、熱和廢水、廢氣預熱及冷凝水、循環水利用,充分利用了清潔能源,取得了非常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建立了創新評選制度和能耗考核制度,企業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創新評審制度,第二季度累計評出一等獎4個,二等獎17個,三等獎73個,并進行了兌現獎勵。同時做到了水電汽表到考核到機臺的激勵制度,使節約直接與工資獎勵掛鉤。
不僅如此, 山東如意科技把節能減排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通過自主研發高效節能新設備,開發并推廣應用中水回用工程,淘汰落后產能,引進節能減排技術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等一系列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發揮了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作用來為印染大生產服務,實現企業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三重提高,為企業的節能減排做出了表率,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印染行業探索節能減排新途徑提供了參考。
山東如意科技走生態文明之路還體現在,清潔生產與污染物治理相結合,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針對企業污染物減排問題,根據職工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開展了以下工作: 數碼噴墨印花信息化生產系統的建設,包括:數碼印花生產線的建設,工藝參數在線管控系統,漿料、助劑自動配送系統。 實現蠟染工藝系統的優化包括:前處理短流程工藝優化,印花冷固色工藝系統優化,蠟印舊松香低壓蒸餾脫色回用工藝優化三方面。
出鏡企業:愉悅家紡
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成果現狀:作為全國首批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示范企業,愉悅家紡通過節能技術改造不斷推動公司朝著綠色生產、低碳環保的方向持續邁進。通過不斷探索與研究,愉悅家紡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節能降耗項目,通過實施高效軋車技術、自動調漿系統、酶退漿工藝、余熱回收利用裝置等一批行業首創的技術項目,大大節省了生產運營成本。
具體措施:在愉悅家紡有限公司印染車間內,幾乎在每臺退漿機或水洗機等機臺的排水處,都安放著一臺用于回收余熱的交換裝置,這就是企業成功研發并申請國家專利的創新工藝成果——“一種印染設備的余熱回收利用裝置”。據了解,這套余熱回收系統可使自來水溫度通過交換由常溫直至70℃以上,印染廢水經過交換后由90℃降至40℃,有效回收了廢水的余熱,減少了蒸汽的耗用。僅這樣一臺設備每小時就可節約蒸汽0.17噸左右,每月可節約蒸汽102噸,每年可節約蒸汽1224噸,年節約生產成本26萬元。這種多級高效熱交換器實現了印染系統中余熱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不但節約了大量能耗,更改善了車間的生產環境,減少了污染和浪費現象。
除了實施類似余熱回收系統這樣的資源再利用項目,愉悅家紡還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大力推行技術改造,例如,通過試驗分析,將原有的低效能軋車更換為31臺高效能軋車,使得軋余率降低了17%,烘干機蒸汽的消耗降低23%左右,年節省蒸汽8227噸,年節省成本費用182萬元;進行技術創新,研發先進的色紡技術,減少了水和化學品的使用及廢水的排放,更突破了多種纖維混紡或交織后染整加工困難的技術難題,從而實現了多纖維混紡或交織后的染整加工。
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這一理念的引領下,愉悅家紡的節能環保從設計開始便貫穿始終。公司不但在原材料、工藝、化學品應用等環節開展綠色設計,在取材上更是不斷進行價值鏈整合,積極開發節能環保原料,通過廢舊纖維循環利用項目,增加廢舊纖維的循環利用率。同時,通過設備技術改造,開發節能環保技術工藝,減少能源消耗及廢水排放,達到降低能耗和運營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