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攜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院士、專家蒞臨泉州市“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特步自動化研發基地作現場調研。
據悉,今年7月,中國工程院決定將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并組織院士、專家幫助編制《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及2020行動計劃》,為把泉州打造成制造業強市繪出清晰路線圖。
特步“數控一代”自動化制鞋生產線項目被泉州市列為唯一的“數控一代”示范工程。該項目是該公司2014年度重點技改項目,為改良制造工藝與技術創新,推動自動化生產和智能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建立成本領先、快速反應供應鏈和環保節能型工廠,實現行業領先、具有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特步制造,由特步集團高級副總裁、制造事業部總經理親任組長,與黑金剛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安市南星工業機械有限公司、福成縫紉設備有限公司、力行制鞋設備有限公司等泉州本地供應商精誠合作。其中,特步引進了自動噴膠流水線、3D智能鞋面針織機、電腦花樣機、自動(智能)印線機、自動沖裁機等設備。目前,該項目已獲得專利5項,正在申請專利22項。
此前,中國工程院提出了“智能制造、提升質量品牌、發展服務型制造”三個專項行動計劃,周濟院長此次蒞臨特步,正是“中國制造2025”發展綱要這一戰略建議的一次企業實踐,F場調研中,周濟院長提出了“產、學、研、用一體化”的主張,指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是未來制造產業的必然趨勢,并對特步自動化生產線表示高度認同和贊賞。
特步響應國家“智能制造”決策,率先打造自動化生產線。就設備投資而言,一條傳統生產線投資近149萬元,而自動化生產線總投資近467萬,投入比大約為1:3。就人工成本而言,一條傳統生產線所用人工約220人,年度人工成本760萬元,自動化生產線所用人工可減少到110人,節省人工成本50%。就產能而言,傳統生產線年產量約60萬雙,自動化生產線年產量75萬雙,比之產能提升25%。如此收益使企業能在兩年內收回投資成本,而傳統生產線則大概需要4-5年的時間收回成本。此外,推行自動化生產線具有運行高效、節能減耗、安全環保、替代人工、品質保障、管理創新等六大優勢。
未來,特步將在三至五年內,由示范點逐步形成組合配套的生產線,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全面促進和推動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