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標準出臺,未來或有近一半防霾口罩面臨淘汰。
秋冬季節來臨,申城PM2.5口罩再度熱銷,然而這一市場的混亂卻亟須規范。近日,一則“國家《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預計年底前公布征求意見稿”的消息引起網絡熱議。
滬上的環保產品專家指出:防霾口罩標準亟待出臺,未來或有近一半防霾口罩面臨淘汰。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功能性防塵口罩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0億元,而民用防護型口罩的市場規模也超過10億元,預計未來3-5年內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如此快速的增長,也造成了目前防霾口罩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僅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口罩品牌就有100多家,每只口罩價格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
“目前防護型口罩市場正遭遇劣質仿冒產品盛行和行業標準空白的雙重困惑。”行業專家向商報記者坦言,由于防霾口罩市場屬于新興市場,尚未出臺行業的國家標準,導致工業口罩被大量消費者誤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隱患。
鑒于此,本次曝光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將涉及口罩原料要求、結構要求、標簽標識要求、外觀要求等,主要指標包括功能性指標顆粒物過濾效率、呼氣吸氣阻力指標、密合性指標等。作為紡織品,指標還涉及甲醛含量、pH值、微生物如大腸桿菌菌群數量、真菌菌落總數等。另一方面,新國標還將對口罩進行分級、分類。根據大氣污染程度,分為重度污染適用、中度污染適用、輕度污染適用。針對不同人群,如成人、兒童、體弱者的特征,設定不同的呼氣阻力指標對口罩進行分類。
“如今,對于民用防霾口罩最主要的技術問題還是集中在過濾性和透氣性的平衡上。如何保證良好過濾性的同時,又能保持良好的透氣性,讓佩戴者呼吸順暢,正是新國標制定的關鍵。”有關專家指出,下一階段的新國標制定工作將主要圍繞范圍展開,同時也會考慮到口罩的結構和外觀等因素。
據北京方面傳出的消息,其實在今年2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組織起草防霾口罩國標的制定工作,初衷是滿足人們對防護型口罩的需要,規范口罩行業競爭。最明顯的要求是符合該標準的口罩要在非作業環境下具有防止細小顆粒物被吸入的功能。
而目前,新國標的制定工作已經進入快車道。近日,《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標準編制工作會召開,正式啟動了標準制定工作,下一階段將對征求意見稿進行多次修改。國家相關部門也開通綠色通道,加快了國標制定的立項審批工作,并已下達該標準計劃編號。
最后,業內專家還直言,鑒于超五成的防霾口罩在全國各地質監部門的多次抽查檢驗中不達標,新的防霾口罩國家標準一旦出臺后,將會有至少五成宣稱有防霾功能的口罩被阻擋在門外,這個“門”指正規銷售渠道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