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大凡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經歷檢驗、檢驗、再檢驗的過程,唯有通過實踐生活的不斷驗證,才能讓新事物被世人接受認可。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國的人造革合成革工業。
建國后,我國人造革合成革作為一種新興的工業開始發展。時至今日,這個行業雖然早已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萌芽過程,但是人造革合成革工業的發展還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
成長中學會成熟
從起步到發展,從發展到探索,人造革合成革工業作為塑料行業成員之一,經歷著特殊的“待遇”。
隨著我國市場的發展,制鞋、家具、箱包、家裝、汽車等行業成為消費市場中的熱門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人造革合成革材料化身為企業的“寵兒”,主要源于其自身優勢和市場現狀使然。如今,人造革合成革已經擁有幾千家上游原料和下游產品的制造商,原材料的制造商通過不斷提升改進壓延法、涂刮法、流延法等工藝,不斷研究pu樹脂、色漿助劑等原料的數值配比,不斷設計出顏色豐富和花紋多樣的原材料,能夠讓人造革合成革無論是在質感、手感、還是在視覺審美方面都能與天然皮革相媲美。
另一方面,天然皮革資源面臨漸漸緊缺的局面,其市場價格飛漲,而人造革合成革生產工藝的日臻醇熟、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使得這種新型材料的市場價格遠低于天然皮革,這令越來越多企業看到人造革合成革的優勢,紛紛選擇人造革合成革作為產品原材料,而天然皮革在市場中慢慢“失寵”。
有統計數據表明,人造革合成革的年產量和國際市場對需求量每年都有所增加。2005年我國人造革合成革產量約為16億米,到2007年我國人造革合成革達到了20億米,2009年達到了23.47億米。全球人造革合成革需求量在2005年為25.51億米,到了2010年就增長到了35.73億米,五年間全球的市場需求量就增加了10.22億米,這樣的增長數據足以證明人造革合成革在市場中的重要性。盡管世界各國市場對人造革合成革材料依賴性在漸漸增強,但對其進口的貿易政策也隨之 “勒緊”。例如,歐盟作為皮革制品最大進口市場之一,近期再次針對進口皮革產品的reach法規進行了修訂,該法規將皮革制品六價鉻含量限制在3ppm。這一政策的修改,毫無疑問是間接地要求人造革合成革的制造企業,在轉變生產方式、增加檢測項目等方面不斷下功夫。
歐盟的皮革進口貿易政策僅僅是整個國際市場的一個縮影,而我國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企業必須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提高生產技術標準、轉變生產模式,將高效益、高質量、高產出、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等作為企業不斷追求的生產目標。
探索中有所成就
在人造革合成革行業中,每一個企業都會面對“效益第一環保先行”的矛盾,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到經濟效益與綠色環保的最佳契合點,是每一個企業一直探索的目標。那么,如今水性合成革的出現是人造革合成革行業的一大突破。
要了解水性合成革的優勢,就需要通過對比傳統合成革來知道它“新”在何處。傳統合成革多采用溶劑型樹脂生產,這種溶劑在回收時需要耗費大量水電氣、人力及土地在回收裝置中操作,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可能;而水性合成革在生產過程中就減少了廢氣、廢水的排放,在回收時也避免了“三廢”的再次出現。在性能方面,水性合成革的耐水性、耐溶劑性、耐磨性、耐刮性、耐皺折性都優于溶劑型樹脂制成的合成革,并且透濕、透氣性能以及手感更接近真皮。
在2014年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合成革展覽會上麗水鑫科生態合成革研究院院長謝鎮銘帶著大量的生態合成革新材料、新工藝出現在展會上。謝鎮銘表示,水性合成革不僅在性能上能達到國際環保標準,在物理性能上也優于油性合成革。
即使人造革合成革行業出現了水性聚氨酯合成革,但這個行業對環保生產工藝和環保材料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歇。隨著行業管理的規范、生產工藝的進步,已經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減少了能源的消耗,產品也基本滿足環保要求。然而,人造革合成革產品若要徹底顛覆成本高、污染高、能耗高的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造革合成革行業的成長,需要這個行業內的每一個企業為之努力,只有堅持積極研發環保設備、生產節能環保產品、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才能讓產品的環保質量更高,滿足整個消費市場的需求。2015年第六屆中國(上海)國際人造革合成革工業展覽會也將繼往開來,帶著“探索行業新目標、展示行業新風范”的責任感,在2015年4月14日如約亮相,敬請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