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份,山東省凈出口1624.9億元,同比增長11.8%。山東省今年針對中小企業采取了一些接地氣的政策,搭建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全方位地服務于外貿活動。包括對小微企業也是一樣,從接單,到銀行貸款,再到報關、報業,報出口結匯等等,提供的是全流程服務。與此同時,發展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在內的多種手段,拓寬企業的市場空間,更是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
今天我們關注外貿出口的新變化。7月17日,在中巴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國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巴西莎茵集團簽署兩座超深水鉆井平臺租賃項目。這兩座海上超深水鉆井平臺七年的租金近70億元人民幣。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項目?這種超深水鉆井平臺具備怎樣的競爭優勢?它的建造方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具備怎樣的裝備實力?
我國深水鉆井平臺占領世界市場 創新商業模式彰顯中國制造
眼前的這個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就是中海油服(20.12,0.00,0.00%)興旺號,經過3年時間的建設,現在已經基本建成,即將進行整船調試。這段時間,對于中集來福士機械完工管理部的經理羅曦來說,每一秒都是寶貴的。
超深水鉆井平臺中海油服興旺號
中集來福士機械完工管理部經理羅曦: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這個樣子,跟時間賽跑,合同,合約一簽訂,就是那一天,就是必須要完成。
9月6日下午一點半,在船邊的集裝箱辦公室,羅曦急匆匆地走進了,與來自挪威的船東開一個簡短的碰頭會。
羅曦:今天我們需要完成71號和74號外站的報驗,由于這是非常重要的煙火探測系統。我們將準備進行試航,我想著可能是目前最重要的系統之一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希望今天我們能夠完成所有的系統報驗。
這個高效率的會只開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羅曦和船東丹尼爾隨即開始登船查驗。整個船大約100米高,最大工作水深1500米,最大鉆井深度7600米。因為在交付前,要對整個船體進行各項查驗工作,所有的人都得來回上上下下爬樓梯,去到各個相關部位進行查驗。
羅曦:一般上午會爬一遍,中午可能還會再上來一次,如果是工作報驗的過程當中,那就不知道多少遍了。
羅曦所在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集設計、建造、調試為一體,能夠總包建造高端海洋工程裝備以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眼前這個即將完工的中海油服興旺號鉆井平臺設計服務溫度為零下20度,滿足挪威石油當局和NORSOK標準(挪威石油工業技術法規),入級挪威船級社和中國船級社。將服務于挪威北海冰區。
爬上位于頂部的設備間,羅曦來不及喘口氣,就開始配合船東查驗各個電路的接口,這是整艘船最關鍵的部分之一。
羅曦:這個線頭,你看這個線頭,線柄一摸就出來了,這個肯定是很難接受的,馬上把這個處理掉。
由于整船還在調試,船艙內的空調不能正常運轉,工作的時候又必須穿上厚厚的工作服,因此他們需要戰勝的第一大挑戰就是高溫。
羅曦:一會兒,一般是上來一會兒就會衣服全濕掉,因為現在的環境達不到那個空調那個什么都沒有,他們都是跟我們一樣很辛苦的,爬上就已經濕了。
羅曦說,現在時間對于他們來說就是金錢,耽誤一天就會損失幾十萬美金,因此他和整個團隊的工作人員不分白天和晝夜的加班;尤其是到了海上調試階段,時間就更寶貴了。
對于工作人員來說 海上調試階段時間就更為寶貴
羅曦:因為船一兩號人跟著這條船就出去了,出去了所有的試驗在岸上沒法完成的試驗,必須在試航階段把它完成。那個時候就是時間就是一切,不光是微小的東西,不能說時間就是金錢了,它是一切的,對整個項目而言,對整個我們這些辛苦了三年,四年,兩三年時間的這些所有的工作人員,它就意味著我們就要馬上獲得我們得成功,這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切。
海上調試,不同于地面,調試過程中充滿了挑戰,這讓羅曦既興奮又緊張。
羅曦:現在海洋工程它就是每一樣東西它都檢查的非常細致,我們每一條電纜上面肯定都有一個號,每一根線都會被檢查到,我們每一根電纜,我們都有這么一個,一夜檢查項目,每個的都有一個檢查項目。當每個都做了之后,它會給我留一些意見。
數以億計的電纜線頭,羅曦都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正是對細節的嚴格把控,才有了他們團隊試航0失誤的成績,試航成功,也就意味著公司今年的出口增加6億美元。
羅曦:我們出去試航對整機項目來講是幾千人的汗水的結晶,最后就會體現在15天試航的兩個星期,所以這個我們就爭分奪妙。
每次海上測試,都需要15天左右。在這期間,所有的人都會與外界失去聯系。因為這里沒有手機信號。而這對于剛做父親不久的羅曦來說尤其不容易。每到海上調試的階段,羅曦就會提前錄制一些女兒的視頻,帶在身邊。
羅曦:錄一些視頻,就是她平時在家里面怎么調皮的,然后就把它放到手機上,沒事的時候,或者是想她的時候就拿來看一看。
記者:手機里面存的都是女兒的照片?
羅曦::應該是除了工作就是女兒的照片。
現階段雖然還沒有出海試航,但是工作上的忙碌,讓他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女兒。視頻聊天成為他和女兒保持交流的唯一途徑。
羅曦:一回到家,反正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話,連上網就好像跟家人在一起了。
在視頻連線中,羅曦聽到了女兒唱的生日快樂歌。
羅曦:女兒快過生日了,可能再過兩個月,兩三個月就生日了。
記者:希望能夠在這之前回家?
羅曦:當然了,小孩子可能這是,怎么說,第一年然后,可能這個生日我盡量保證每一年都能跟她一起,一起把這個生日過了。
算上這艘鉆井平臺,中國已經有5座深水半潛鉆井平臺進入挪威北海,占2009年以來全球新交付北海的同類深水半潛平臺60%市場份額。
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總體是在2014年1月到8月,1月到8月的外貿出口總額已經達到了4.5億美元,預計今年要年底要達到7.6億美元。
記者: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郭福元:就是比相當于比2013年增加了35%。
中國占2009年以來新交付北海同類深水半潛平臺60%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中集來福士新獲得批量高端海工訂單。近兩年來先后獲得37億美元的批量高端海工訂單,當前手持訂單超過40億美元,選擇權訂單50億美元。
郭福元:目前這個在建的這個是我們即將交付的第九個深水半顯式平臺,目前我們還有同樣類型的,在建的還有兩個。
同時通過高端深水平臺自主研發和總裝集成的重大突破,帶動了煙臺一大批配套企業的整體提升。
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呂偉:像一些海工裝備,這些都高速增長。在我們整個出口產品當中機電產品占比重比較高,占整個出口比重的38%。那么在這個當中,今年的增幅拉動了全省增幅的近一半。
今年上半年,我國東部地區11省市進出口總值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3個百分點,但我國中西部地區卻顯示出口活躍。加上山東,有14個省份進出口總值都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根據山東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山東省新核準境外企業(機構)279家,中方投資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8.5%。在這些數字增長的背后,除了依托海洋,發展特種船舶的設計及建造等海洋工程產品外,服裝業正在成為山東出口貿易的新亮點。
3D打印技術進軍服裝業 成為山東出口貿易新亮點
馬克,是一名法國人,在中國做貿易工作。說起生活,說起衣著,他表示有自己的一套理念。
法國客商馬克:舒適,就是自己的風格。能體現自己的風格,然后很舒服。在法國的話,他覺得這件衣服應該很受歡迎。
馬克說,高端定制雖然能滿足很多消費者對于個性的追求,但它同時也意味著非常昂貴的價格。在法國,價格因素往往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馬克:這個是很貴的,在法國,如果你買一個奢侈品,或者是買這種定制的衣服都是很貴的。
到底在哪里可以找到一家生產服裝的地方,做出來的衣服既合身、又時尚、又漂亮呢?
導購:不知道您這次來是給選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呢?我帶您來這邊看一下。這是我們一個線上的商場,不知道您對哪比較感興趣?
經過多方打聽,馬克知道了一家非常具有創新性的電子商務的線下體驗店。但是這個地方能不能做出時尚合體的漂亮服裝?他們制作的衣服會不會比傳統工藝質量更好?馬克心里還不太有底。
紅領集團工作人員張蘊藍:整個工廠就是一臺大的3D打印機。
3D打印工廠,又是什么樣的概念呢?打印工廠會生產衣服嗎?為了驗證這個神奇的3D技術,記者走進了這家服裝企業,不過記者看到,他們的第一步依然是傳統的人工量體,這似乎和3D又沒什么關系?
張蘊藍:因為3D打印是用數據來驅動的,用個性化的數據,這一步是采集你體型的個性化的數據,采集完了之后就輸入到我們整個工廠,
公司負責人張蘊藍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從2003年以來,他們歷時11年,投入數億資金,用3000多人的工廠做試驗室,研究積累了海量的版型數據、款式數據和工藝數據,囊括了服裝設計行業的所有流行元素,數據庫有超過百萬億種設計組合,每個人都可以設計符合自己審美的服裝,后臺會自動匹配各種款式和細節。
張蘊藍:我們是推出人人的概念,人人都是設計師,你看我們的這一整套系統,我們這套系統主要是針對國外的客戶,國外客戶可以登陸到我們網站,網站里面自己設計自己的衣服。設計完了之后下單。
每個人都可以在數據庫設計自己喜歡的服裝
張蘊藍說,他們的數據庫能提供全球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形體服裝差異化選擇,滿足了人類99.99%個性化設計需求。因此每個人都是設計師,每件衣服都是獨一無二的。
張蘊藍:這就是剛才我們整個設計的,所有的數據,然后我們把它儲存就可以了。這樣子我們工廠就會收到這個信息,這個信息就會自動發到工廠,發到工廠之后的話,工廠就根據這個信息自動制版。
記者:這些都是互聯網,在國外做完這些東西,是實時的?
張蘊藍:對,實時的,實時就傳過來了。然后工廠接收到之后,我們的板型庫進行自動匹配,匹配完了自動制版,然后自動裁剪,上流水生產。
客戶測量的尺寸經過審核之后,會自動匹配版型,自動排版,排完之后就發送到裁剪車間。
張蘊藍:自己算出來的,而且是最快最節儉時間的,在傳統的模式中就是人工排版和人工制版,需要至少一天的時間,有專業的版師。現在因為有大數據,所以只需要五分鐘就可以自動排出版來了,自動來裁剪。
張蘊藍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他們與傳統的服裝廠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這么大的工廠里面,沒有重樣的服裝。
張蘊藍:這就是一件個性化的衣服,這里面都是。你看這個人將自己的目標都寫了,110目標網。
記者:它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定做的?
張蘊藍:都可以定做的。
記者:相當于有一個身份證了?
張蘊藍:對,每件衣服的話,你可以這么理解,都有這么一個身份證。
我們在車間里發現,每個工人的縫紉機上都有一個小電腦,工人拿到衣服的第一件事,是刷卡。
張蘊藍:這個ID的話,里面就包含了它這件衣服所有的個性在里面。然后通過每一臺工序的每一臺小電腦,都會顯示出在這道工序的所有個性化的特性,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設備。
每個工位都有一個小電腦 顯示這件衣服的ID
張蘊藍說,衣服都已經提前設置好程序,需要走到哪個工序,需要在哪里停留,都是自動的,工人就會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它完成,自動轉到下一個程序。整套程序走完,一件成衣就完成了。張蘊藍指著整個車間說:這就是3D打印工廠。
張蘊藍:他是一個3D打印機的邏輯,和3D打印機整體的邏輯是一樣的,然后它只是這個工廠,工廠像3D每一個方位,就是3D打印機的邏輯建立起來的,最終導致個性化的3D打印機。
記者:這種給你們工廠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張蘊藍:它是從生產化同質化的衣服變成了個性化的衣服,另外的話它給我們的利潤帶來了非常大的一個變化,我們以前可能生產十件的利潤,現在可能只需要生產一件就可以達到了。
那么,3D概念的運用,會給他們企業的出口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紅領集團負責人張代理:個性化定制這一塊今年比去年的成交率創造了150%以上。
僅僅一個新概念的改變,就會使得企業的增速如此之大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種高速增長和一項政策的出臺密不可分。今年1月底,海關總署批準青島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6月30日,青島海關開通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陽光通道”,驗放了山東省首批跨境電商商品,由此青島全面邁進了“跨境電商時代”。而類似紅領集團這種網上私人定制服裝的業務,成為陽光通道的第一批受益者。
青島海關技術處處長石云峰:海關為了支持這個紅領集團的這種貿易的新的貿易形態,那么我們和紅領集團信息化系統直接進行對接,這樣當這個紅領集團生產完成之后,需要出口時,只要通過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向海關申報一個簡單跨境一個貿易的清單,傳輸到在海關之后,這樣貨物運送到海關監管場所之后進行信息比對,如果比對成功的話就可以直接就是裝運出境。
青島海關開通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陽光通道”
海關的報關大廳是所有外貿企業必須去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流行著一種這樣的說法,在陽光通道開通之前,所有等著報關的企業,只要發現前面排隊的有紅領集團的工作人員,就會好趕快換一個隊排。因為紅領集團每件衣服都只有一件,所以每件衣服都需要報關一次,一次報關就需要報上千次。
石云峰:那個這個以前的話怎么也需要半天左右的時間,半天以上的時間,那么如果很多票單子的話需要半天,現在的話他可以說非常簡單,他不需要到海關的現場進行申報,他只需要根據訂單出口的時間將這個信息直接傳遞給海關就可以,然后到海關進行事后放行。
據青島海關統計,跨境電商通關服務試點運行2個月來,青島海關共審核放行跨境清單2800票,總值44萬余美元。為山東外貿數字增長做出貢獻的,不僅是這些大型企業、技術創新的企業,還有些是小微外貿企業,他們也同樣值得關注。今年年初,我國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鼓勵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給予扶持。大企業有出口創匯的路子,小微企業同樣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特別是在很多服務行業,小微企業往往會有施展的空間。
外貿服務平臺 為小微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韓春梅是這家小型的服裝廠的老板。她以前主要做一些外貿出口生意,但是,今年她明顯感覺到,外貿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
青島市城陽區大北曲后村工業園服裝廠老板劉志:今年的話外貿訂單很少,日本的,將近縮小了一半。
5年前,韓春梅還是一個打工妹,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慢慢打拼起來。不過,隨著人民幣升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她以前的很多客戶都跑去越南。在中國幾乎接不到太大的訂單,開發新客戶成為韓春梅的頭等大事。
青島市城陽區大北曲后村工業園服裝廠老板韓春梅:不好找,新的客戶根本就,你說就像比如說開發客戶,你上哪去開發,你去遞上名片人家不一定認識你,人家不了解你的工廠。
說話間,韓春梅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說要現在看一下樣品。她趕緊準備打好的樣品。
劉志:因為這是我們做的樣品,如果有需要修改,回來我們會及時的修改,這做一點再給客戶確認,確認完以后才會投產,要不然就不會投產。
記者:一般看這個樣品多嗎?
韓春梅:有時候反正是那個的話就是一次,不順利的話就是三次。
為了一次通過客戶的審查,韓春梅打算再熨燙一下,可是到了熨燙間,卻發生了意外。由于客戶要求馬上看樣品,韓春梅也只好硬著頭皮,拿著并不完美的樣品給客戶查驗。
韓春梅:先確認樣品吧。700件、100件,訂單是越來越少了。
記者:以前一單多少件?
韓春梅:一萬件,三千、五千,最少三千、兩千,沒有低于一千件的。
記者:現在呢?
韓春梅:一百件。
記者:那這個會有什么影響?
韓春梅:肯定加工費。
記者:定個版都是一樣的。
韓春梅:版是一樣的,要浪費同樣的時間,同樣的精力,但是數量減少了好多好多。
整個過程,韓春梅都是面帶微笑,對客戶提出的要求,也是盡量地滿足。
韓春梅:好的好的好的。
好的好的,是韓春梅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她不愿意因為自己態度不周而失去任何一筆訂單。
外貿報關成為像韓春梅這樣小微企業企業主最頭疼的事情
因為韓春梅的外語不好,對出口報關流程不熟悉,成了她最煩心的事。如果再請一名專門處理出口報關的人員,人員費用勢必會提高。就在韓春梅發愁的時候,2012年2月,青島市政府聯合本市相關部門,共同打造了“青島市中小微企業外貿供應鏈服務平臺”。專門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包括融資、物流、退稅、清關等涵蓋國際貿易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增值服務。
呂偉:隨著國務院的一些新的政策出臺,對我們中小企業給了非常好的環境,比如說我們今年對中小企業采取了一些新的模式,叫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就是從企業,小企業接單開始,我們進行全流程的服務。從接單,從銀行給予貸款,報關、報業,報出口結匯等等,全流程給予服務。
在采訪中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了解到,山東省中小微外貿企業已經發展到三萬多家,接受外貿綜合平臺服務的就有4000多家。而整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當中。
山東新華錦(10.40,0.00,0.00%)國際商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道:今年上半年我們出口有將近8000萬美金。
記者:跟去年比是一個什么概念?
王輝道:比去年進出口額增長了將近40%。
現在市場也比較成熟了,而這些中小微企業是非常有活力,會附著大企業找不到的商機。
9月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召開。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為主題,是中國目前唯一以促進雙向投資為目的的國際投資促進活動。本屆投洽會共有110個國家和地區的932個機構、70多家跨國公司代表在內的國際政經界人士參會。那么參會們對我國近期的外貿形勢如何研判?經濟半小時的記者也在會場向百余位企業家和專家發放了調查問卷。其中的問題之一為:近年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您認為現在這個領域最需要的是:1簡化通關2改善結匯程序和支付服務3公共物流服務4完善信用環境5完善出口退稅政策。
在我們回收的100份有效問卷中,(做圖)選擇“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的為6人,選擇“公共物流服務”的為7人,選擇“完善信用環境”的為17人,選擇“簡化通關”的為30人,選擇“改善結匯程序和支付服務”的為40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我們人民幣國際化的這個進程,落后于我們對外貿易的發展,我覺得我們要積極地擴大人民幣雙邊互換的這個規模和國家擴大人民幣在海外的流通量。同時貿易的結算,人民幣同不同幣種的結算,應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一個便捷的條件,來推動我們電子商務的發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我認為,電子商務是新興經濟企業,如果它在進行貿易往來,進行便利性通關和各種配套服務上,像我們1980年對出口傳統企業的加工貿易企業一攬子提供便利服務支持的政策話,那我們的電子商務還能上一個臺階,而這一塊是西方經濟無法取代的。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需要有一些監管來規范,但更應該是遵循市場規律,企業在市場里要想做大做好,就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企業形象,有自己的信用,這樣的話,才能在市場里立住腳,這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市場力量某種情況下來說,尤其在新興領域里,市場的力量比政府的力量要強。
【半小時觀察】
山東今年針對中小企業采取了一些接地氣的政策,搭建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全方位地服務于外貿活動。包括對小微企業也是一樣,從接單,到銀行貸款,再到報關、報業,報出口結匯等等,提供的是全流程服務。與此同時,發展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在內的多種手段,拓寬企業的市場空間,更是有力地促進了出口的增長。這些做法已經成為國家外貿出口的新型模式,也為山東境內中小企業搭建了非常好的平臺。今年1至7月份,山東省凈出口1624.9億元,同比增長11.8%。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發展的可持續性。長期以來,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但總體上來說,我國出口商品的附加值還處于低位,出口產品的結構、品類、技術含量、競爭力等等,還需要不斷調整和加強。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還需要我們從產業結構調整、新產品研發、新科技應用、市場需求調研、產業升級等多個維度上進行規劃。一個健康可持續的中國經濟,需要我們用心經營,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