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使用國產全自動纖維細度儀對苧麻精干麻纖維直徑進行測量,分析苧麻纖維直徑與纖維細度(公制支數)之間的關系,提高苧麻纖維細度測量的儀器化水平。
關鍵詞:苧麻精干麻;直徑;細度;相關系數
纖維細度是苧麻精干麻品質的重要指標,纖維越細,等級越高[1]。在實際生產與加工環節中,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苧麻纖維細度的不勻是相當高的,而且標準檢驗方法為傳統手工開松整理、分束切斷稱重、計數根數,檢測過程耗時耗力,且難以掌握檢測手法。為了降低檢驗方法中產生的不勻,提高檢測的自動化水平,我們使用國產全自動纖維細度儀對苧麻精干麻纖維的直徑進行測量,并嘗試找出其直徑(μm)與公制支數(Nm)之間的對應關系。
1 切斷稱重法測試苧麻纖維細度(公制支數)
1.1 檢驗依據
GB/T 5884—1986《苧麻纖維支數試驗方法》[2]。
1.2 試驗環境
標準大氣環境,(20±2)℃,(65±3)%。
1.3 試驗設備:Y171型纖維長度切割器、精密扭力天平、鑷子等。
1.4 試驗步驟
(1)麻束整理:通過手工整理,整理出一端整齊的長纖維在下,短纖維在上,寬10mm~15mm的麻束。
(2)梳理、分束、切斷、稱重: 1.5mg/束,共10束,切斷長度為40mm。
(3)計數纖維根數。
(4)計算公制支數。
2 顯微投影法測試苧麻纖維直徑
2.1 檢驗依據
目前沒有專門測試苧麻纖維直徑的方法標準,參考GB/T 10685—2007《羊毛纖維直徑試驗方法 投影顯微鏡法》[3]、FZ/T 30003—2009 《麻棉混紡產品定量分析方法顯微投影法》[4]。
2.2 試驗環境
標準大氣環境,(20±2)℃,(65±3)%。
2.3 試驗設備
YM-1X型全自動纖維細度儀(北京和眾視野科技有限
公司生產)、Y171型纖維長度切斷器、鑷子等。
2.4 試驗步驟
(1)將梳理好的纖維束進行切片,切斷長度為
1mm。
(2)通過振蕩器將麻纖維均勻分布在蓋玻片上。
(3) 進行自動測量直徑。
3 試驗結果分析
3.1 研究試驗初期結果分析
苧麻纖維橫截面為近似橢圓,故假設纖維公制支數與直徑的相關方程為:Y=A+B/X2。研究試驗初期在湖南省纖檢局的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樣品中留存試樣,累積到一定批次樣后進行測試,測試樣品數為40批,測試數據見表1,細度與直徑d-2關系見圖1,為使數據大小適合觀測、易于統計,故設x=106×d-2。
從圖1可得R2=0.257,故相關系數R=0.507。根據α=0.05和自由度ν=n-2=38,查表得R0.05(38)=0.3044,因R=0.507>0.3044,故細度與直徑的負二次方在α=0.05上是顯著相關的,相關方程為y=1128.1+0.4335×106x-2。因為R越接近1,則相關性越好,而此次試驗相關系數[5]為0.5,相關性不是很顯著,為了進一步提高相關性,我們對研究初期的試驗過程進行了研究分析。
3.2 研究分析初期試驗過程及對后續試驗的調整
樣品的一致性:為保證纖維細度試驗的樣品與直徑試驗的樣品為同一樣品,將在進行苧麻精干麻公證檢驗纖維細度試驗取樣的同時,應對快速檢測纖維直徑樣品進行取樣。試驗時間:為避免試驗環境和人員等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應盡量在同一時間段進行試驗。
樣品準備:將樣品通過撒播器振蕩數秒后,將苧麻纖維散布在載玻片上,對重疊分布的纖維束用鑷子夾出。
通過采用手動測量直徑與自動測量直徑的對比發現,苧麻纖維極少有在10μm以下和70μm以上,10μm以下和70μm以上的數據基本是由于測試系統的分辨程度和樣品重疊在一起所致,應剔除。
根據相關方程建立的需要,應加強對邊緣值(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測量。
3.3 調整試驗過程后的結果分析
根據調整試驗過程,對苧麻精干麻的纖維直徑和纖維細度進行了重新測試,共測試了62組數據,結果匯總見表2,細度與直徑負二次方關系見圖2。從圖2可得R2=0.7875,故相關系數R=0.8874。根據α=0.05和自由度ν=n-2=60,查表得R0.05(60)=0.2500,因R=0.8874>0.2500,故細度與直徑的負二次方在α=0.05上是顯著相關的,相關方程為y=504.76+0.893×106x-2。
4 結論
4.1 根據對苧麻精干麻采用傳統的切斷稱重法測試纖維細度(公制支數)和采用顯微投影儀法測試纖維直徑的檢測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找出了纖維細度(公制支數) 與直徑的相關方程,即y=504.76+0.893×106x-2。
4.2 采用全自動纖維細度儀法與傳統的切斷稱重法相比較,儀器法具有操作簡單、取樣數
量大、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可提高檢驗工作效率5~10倍,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5 建議
在采用YM-1X全自動纖維細度儀法時,纖維的分散程度不是很均勻,建議設備生產廠家對分布器的進行改進。盡快研制出適用于苧麻精干麻開松的小型試驗機,以擺脫長期以來采用手工開松苧麻纖維的繁瑣復雜過程進一步提高檢測效率,以實現苧麻纖維細度檢測的儀器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GB/T 20793—2006 苧麻精干麻 [S].
[2] GB/T 5884—1986 苧麻纖維支數試驗方法[S].
[3] GB/T 10685—2007 羊毛纖維直徑試驗方法 投影顯微鏡法[S].
[4] FZ/T 30003—2009 麻棉混紡產品定量分析方法 顯微投影法[S].
[5] 周富臣.常用數理統計方法及應用實例[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湖南省纖維檢驗局/國家苧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中國纖檢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