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紡織報》報道,國外科學研究人員最近對棉籽殼進行專門研究后重新發現它的組成。運用新的除雜理論,去除純棉織物棉上的籽殼將超過80%。
國外研究者認為,在棉布上見到的大多數棉籽殼實際只有兩層,并無木質素
存在。因為第二層和第三層連接程度很弱,我們看到黑褐色是由第二層的色素層
所形成,經過高溫煮煉氯漂,色素去除,棉籽殼就能成為纖維素。這種研究的重
大發現是,棉籽殼每層之間都是由果膠連接的,這為研究棉籽殼的酶處理提供了
一定的方向。
歐洲、美國和日本的科技人員將棉籽殼處理與棉煮煉纖維素的酶處理結合起
來。他們的實驗采用紡紗清花間廢料,采用商品纖維素酶。研究由酶處理時化學
品溶液滲透到棉籽殼中的效果,以及對殼屑失重的影響,也研究用纖維素酶從棉
織物上去除棉籽殼。在僅對棉籽殼研究時,纖維素酶處理后棉籽殼有一定的失
重,再堿煮后失重增加,可達到80%的降解。
在將此方法用于棉織物時,研究者發現纖維素酶前處理使棉籽殼附著的織物
上的微小纖維產生水解,棉籽殼成為自由飄浮的殼屑,再加以傳統的棉煮煉,可
使織物表面無棉籽殼存在,且內部棉籽殼量也大大降低。白度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