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二次通用旋轉組合的設計方法,對噴氣渦流紡紡紗技術的3個主要工藝參數——噴嘴壓力、前羅拉到紡錠頂端的距離、紡紗速度進行了優化組合,分析了它們與紗線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得出了紡紗最佳工藝參數。高比例彩棉和白棉混合紡紗時,上述3個參數分別為0.4 MPa、19 mm、320 m/min。
1 噴氣渦流紡概述
噴氣渦流紡引紗速度快,紗線毛羽非常少,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導濕性能,外表酷似螺旋式的環錠紡的紗線結構[1],近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噴氣渦流紡紗線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基于此,本文針對彩棉紗線的噴氣渦流紡工藝作初步探討,分析不同工藝水平對成紗性能的影響,并利用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得出噴氣渦流紡的最佳紡紗方案,供生產企業產品設計與開發人員參考。
2 試驗
2.1 試驗原料及條件
由常州市頂呱呱彩棉服飾有限公司提供彩棉,在No.810型噴氣渦流紡機上紡制18.2 tex彩棉/白棉85/15紗。紗線強力測試采用長嶺紡電YG061F型單紗強力儀,樣本數30,拉伸速度500 m/min;毛羽測試采用烏斯特G172A型紗線毛羽測試儀,樣本數30,測試速度400 m/min;實驗條件為溫度2l℃,相對濕度65%。
2.2 試驗設計
通過已有文獻[1、4]的理論分析及生產實踐發現:噴嘴壓力(P)、前羅拉到紡錠頂端的距離(L)及紡紗速度(V)對噴氣渦流紡成紗性能至關重要。由于彩棉纖維性能差,在高速條件下會發生嚴重的紡紗斷頭,且各工藝參數對紗線各項性能的影響不同,因此需要尋求一個最佳的工藝參數組合,使成紗綜合性能達到最優。
根據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的要求,安排3因子二次通用旋轉組合設計試驗。為滿足旋轉性和通用性的要求,取星號臂y=1.683,中心試驗點次數m0=6,試驗總次數N=2P+2p+m0=20。其因子水平編碼表如表1所示。
2.3 試驗方案及結果
選擇噴嘴壓力、前羅拉到紡錠頂端的距離及紡紗速度作為試驗的3個因子,各取5個水平值,以紗線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以及CV值為設計目標進行試驗。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2。
利用數學統計軟件SPSS中多元線性回歸的Stepwise分析方法,求取與紗線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以及CV值有關的有效回歸方程及相關系數見表3。
3 試驗結果分析
(1)主噴嘴壓力是影響紗線性能的關鍵因素,對噴氣渦流紡紗線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隨著壓力的增大,紗線強力開始時逐漸增大,到達一定壓力后逐漸下降;紗線伸長呈現出與強力基本相同的趨勢;而噴嘴壓力對紗線CV的影響則顯得較為復雜,總體上隨著壓強的增大先變小后急速增大。這主要是因為噴氣渦流紡紡紗體系用渦流對纖維加捻,噴嘴壓力大,紗線的包纏比較緊密,無包纏部分減少,因此強力增大,但是壓力太大時,紗線呈現無規則包纏,使得紗線強力和CV值惡化。
(2)紡紗速度大小同樣極大地影響紗線的性能。隨著紡紗速度增大,紗線強力減小,但影響并不是很大,紗線伸長也呈現下降趨勢;紡紗速度開始時對紗線CV值有著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同時它還與噴嘴壓力交互影響紗線的條干。紡紗速度低,纖維在渦流場的時間長,纖維間轉移更加充分,捻度大,包纏更加緊密,使得紗線有更高的強度,更大的伸長;紡紗速度增大,紗線包纏纖維減少,且大多數包纏纖維呈現無規則包纏狀態,使紗線條干惡化。噴嘴壓力和紡紗速度兩因子對紗線強伸性能及CV值的影響見圖1、2、3所示。
圖1 紗線強度與噴嘴壓力和紡紗速度的關系 圖2 紗線伸長率與噴嘴壓力和紡紗速度的關系
圖3 紗線CV值與噴嘴壓力和紡紗速度的關系
(3)前羅拉到紡錠的距離越大,自由端纖維越多,包纏部分增多,紗線性能越接近于真捻紗,但同時它對纖維的控制能力下降而惡化紗線性能。但意外的是該距離除了對彩棉紗線CV值有影響外,對紗線強力和伸長率基本不起作用,這可能是與彩棉纖維性能有關。這一參數同時也影響紡紗制成率,過大的距離會導致成本過高。
4 優化結果及驗證
根據上述分析并進行綜合考慮后不難看出,噴嘴壓力X1=0.3 MPa時基本可以使得紗線性能處于最優;在兼顧效率、成本及紡紗性能的條件下,紡紗速度及前羅拉口到紡錠頂端的距離同樣選取零水平;通過解碼分析,噴嘴壓力為0.4 MPa。故噴氣渦流紡的最優工藝參數為:P=0.4 MPa,L=19 mm,V=320 m/min。
在其他工藝不變的條件下,采用上述優化工藝參數重新紡紗,將其性能指標與上述各種紗線的各項指標平均水平進行比較,由表4可以看出,參數優化后的紗線在各項性能上都優于優化前的日常水平。
5 結論
通過優化設計與分析,高比例彩棉和白棉混合紡紗時,噴氣渦流紡紗的最優工藝為:噴嘴壓力0.4 MPa,前羅拉到紡錠頂端的距離19 mm,紡紗速度320 m/min。實驗結果表明,用優化后的工藝生產的紗線性能優于原方案水平,此優化結果是可靠的。
(東華大學 南通大生集團 頂呱呱彩棉服飾有限公司 梁方閣 程隆棣 劉 燕 劉小珍 邵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