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著裝的要求不僅僅只停留在花樣和耐穿的基礎之上,更提出了穿著舒適、健康、環(huán)保低碳無污染的更高理念。為此,本公司經過精心策劃開發(fā)出了亞麻、天然彩棉、棉三合一新品種針織用30支紗。由于亞麻與本色細絨棉、天然彩棉的混紡產品,其吸濕性強、散熱快、透氣性較好,顏色自然柔和同時還有抑菌、抗菌保健等獨特優(yōu)點,最大程度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環(huán)保自然的著裝風格高要求,所以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1原料的選用
1.1天然彩棉
彩棉等級:128,產地:新疆,顏色:棕色。成熟度:1.99,主體長度:28.1mm,品質長度:31.2mm,馬克隆值:3.92,短絨率:12.4%,含雜率:1.4%,強力4.02CN。
1.2棉
原棉等級:130,產地:新疆。成熟度:1.75,主體長度:30.6mm,品質長度:33.4mm,馬克隆值:3.79,短絨率:8.1%,含雜率:1.1%,強力:4.21CN。
1.3亞麻
斷裂強度為4.84 cN/dtex,斷裂伸長率為5.9%,亞麻纖維長度28~32.5mm,細度
4.5~5.1dtex,短絨率29.2%。
亞麻的預加工,把亞麻開包撕散均勻加濕給油,再覆蓋堆放24小時,以利于亞麻纖維徹底滲透吸收,提高纖維的回潮、增加纖維的強度、彈性、柔軟性,使纖維在梳理時不易損傷。然后用三輥清彈機加工處理,其目的有二:其一,是為了把亞麻纖維開松打擊成長度為三十八毫米以下適宜于棉紡設備加工的長度;其二,是為了有效的去除雜質排除麻纖維中的短絨、并絲、硬條等雜物。
2工藝流程
抓棉機(A002)→混開棉機(A035D)→豪豬開棉機(FA106A)→雙棉箱(A092)-→單打手成卷機(A076)→梳棉機(FA204C)→并條機(FA306)→FA326(帶自調勻整)-→粗紗機(FA458)→細紗機(DTM129)→自絡ACO338。
3各工序質量控制
3.1麻/棉混紡比為35/65,選用棉包混合的方式,為了確保混比成份正確特制訂小定量小單元混棉方式。在最初投料時根據(jù)經驗亞麻的比例一般偏高3%左右把握,天然彩棉由于短絨率稍高所以在投料時比例偏高1%,再通過試紡結果來調整確定各成分之間的最終上場比例,確保成紗混紡比例符合設計要求。
3.2清花工序:開清棉設備上做到“五光一準”即做到塵棒、角釘、梳針、刀片和原棉通道光滑及各部隔距準確;工藝上貫徹“混和充分、成分正確、合理打擊、多松少返、早落少碎、棉卷均勻、結構良好”的原則。成卷設計干重380克/米,嚴格控制好棉卷的正卷率和縱橫2向均勻度,確保正卷率在99%以上,棉卷重量不勻率在要求的范圍1%以內,橫向分布均勻,無破洞和明顯厚薄差異,退卷嚴禁上車使用。
3.3.梳棉工序:梳棉機強化梳理功能提高除雜和去除棉結的能力。梳棉設備上改善機械狀態(tài)和磨好針面,做到符合生產要求“四鋒一正”即刺輥、錫林、道夫、蓋板四個主要針面規(guī)整鋒利和各部工藝隔距正確;工藝上堅持“緊隔距、低速度”的傳統(tǒng)。適當加大生條重量降低車速,有利于梳棉成網(wǎng)和生活。錫林蓋板隔距0.25、0.23、0.20、0.20、0.20、0.23mm。生條平均重量:27.23克/5米,干重:25.0克/5米,生條薩氏條干27.2%,回潮8.9%。
3.4并條:選用八根兩道并合,以加強麻、天然彩棉、棉的混合作用。頭并選用大的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有利于改善后彎鉤纖維的伸直,有效防止彎鉤纖維的扭結產生棉結,末并集中前牽伸采用小的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有利于提高條干均勻度。改善熟條的重量不勻率的關鍵是用好自調勻整功能,在勻整標定前一定要調整好變換齒輪,使條子重量合乎標準要求后再加載自調勻整功能。由于麻的吸放濕性能好,控制末并重量的回潮試驗周期由原來的每8小時一次縮短為每4小時一次。頭并預牽伸1.764倍,設計干重21.6克/5米。實測中間條平均重量23.0克/5米,薩氏條干29.15%,回潮6.9%。末并預牽伸1.25倍,設計干重19.3克/5米。實測平均重量20.63克/5米,薩氏條干21.45%,回潮6.9%。并條工藝配置如下:
并條道數(shù)并合數(shù)總牽伸倍數(shù)主牽伸×后區(qū)牽伸隔距頭道8 9.309 5.276×1.764 4×10末道8 8.448 6.758×1.25 4×12
3.5粗紗:采用稍大一些的捻系數(shù),設計捻度53.31捻/米,捻系數(shù)120,設計干重4.7克/10米。粗紗實測平均重量5.06克/10米,回潮7.7%,實際干重4.698克/10米,薩氏條干47.1%。
通過反復實驗后區(qū)牽伸采用1.32倍較為理想,過大和過小的后區(qū)牽伸都對粗紗條干都不利,隔距8×23×26,集合器選用規(guī)格大一些的12mm集合器。
3.6細紗:設計捻系數(shù)420,錠速14000轉/分。采用1.25倍的后區(qū)牽伸,PG14254鋼領配用69035/0鋼絲圈,在選用鋼絲圈時比紡棉稍重一號,隔距17×30。成紗物理性指標測試結果如下:
檢驗項目檢驗數(shù)據(jù)
平均重量(克/100米)1.949
重量不勻率(%)1.1
回潮率(%)7.4
干重(克/100米)1.815
偏差(%)+2.0
捻度(捻/10cm)87.1
捻度CV(%)3.5
強力(CN)227
強力CV(%)11.2
3.7配用USTER QUANTUM2光電式電清,開始的時候切紗很多,要結合清紗曲線適當調整清紗門限。筒紗物理性指標測試結果如下:
項目數(shù)據(jù)
電清設定值N
230
S 120%×2.5L 50%×35
T–35%×30
筒紗試驗值
平均重量(克/100米)1.946
回潮(%)9.1
干重(克/100米)1.784
偏差(%)+0.3
強力(CN)231
強力CV(%)9.9
3.8紗送浙江省紡織測試中心檢測試驗結果合格,檢驗報告如下:
單紗斷裂強力變異系數(shù):15.0%,
百米重量變異系數(shù):1.3%,
單紗斷裂伸長變異系數(shù):6.8%,
黑板棉結:47粒/克,
單紗斷裂伸長率:5.5%,
單紗斷裂強度:11.2CN/tex,
百米重量偏差:–1.8%。
結束語:
1、天然彩棉、棉、亞麻(三合一)特種生態(tài)環(huán)保纖維紗新產品,經過研究,試制,攻關成功開發(fā)出來,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2、纖維的吸放濕性能極佳,為了提高可紡性,必須嚴格加強各工序的溫濕度的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全程采用手推離心式加濕器進行濕度控制。
3、做好麻預處理,提高麻原料的可紡性。嚴格按照要求排放麻包與棉包,以確保各成分配比正確與混合均勻。
4、在運轉管理上制訂單獨的操作法,指定操作能力好、責任心強的擋車工定人定臺看車。
(中國立天集團有限公司 劉勝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