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經編是伴隨著編織理論的完善和機械制造的進步而成長起來的。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下,經編已成為紡織工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進入新世紀以來,經編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寬,經編面料在服裝制作中的應用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經編具備成熟的前沿編織理論,成圈、編花等關鍵環節的機械設計趨于完善。設備的先進性主要表現在:材質好,加工精度高;向多種規格、高機號、寬幅、多梳櫛等功能延伸;機型優勢互補,向專用型、專業化發展;電子技術有效推動設備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這些造就了經編面料產品的獨特性能。
經編面料的研發要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原則,從研發和設計兩個方面入手,使用不同品種、規格、性能的紗線,通過成圈、襯緯、壓紗編織,使經編產品優點得到充分的發揮,發揮經編面料在服裝生產中的應用潛力。
服用經編面料分為常規面料和復合面料,常規面料包括素色面料、提花織物、網眼織物、起絨織物、毛絨織物、毛圈織物、間隔織物、軸向織物。復合面料主要是利用原料自身的功能、經編結構的特性及染整加工生產具有相應功能和特性的產品。復合面料除以滌綸、錦綸、丙綸等化纖長絲,特別是差別化、功能性化纖原料(如選用異形、細旦、超細旦;高吸濕、阻燃、保溫、調溫及復合纖維)為原料外,還可采用棉、毛、絲、麻及化纖混紡紗作原料,通過不同品種、細度紗線的組合,生產具有比使用同種原料的緯編和梭織性能更突出的織物。例如采用抗紫外線滌綸長絲與抗菌合纖長絲進行編織的面料,具有抗菌功能和抗紫外線的功能。編織時使吸濕性和疏導性纖維分別位于織物兩面,能得到保溫排濕經編產品。高機號經編機可生產超細針距的高密產品,超細纖維使面料表面細密、平整。彈性紗使面料回縮,加大密度,達到懸垂、柔軟的效果。后整理已經成為改善織物性能的主要手段,如對織物進行磨絨整理后,穿著舒適性明顯提高,而再經過軋花工序,又產生新的風格。利用提花、印花、繡花、爛花等工藝及復合工藝,產生各種花色品種的面料。選用超細原料經過后整理達到各種要求,生產仿真絲、仿皮、仿麂皮、仿羊絨等。
經編產品的附加值表現在產品的性能和風格等方面。經編面料開發的方向是擴大在內衣、服裝及輔料,特別是在服裝時尚設計中的應用。
技術創新一直是經編企業拓展產品應用領域、搶占高端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的有效手段。但就發展趨勢而言,經編面料在服裝生產中的應用關鍵在于堅持技術創新的同時,突出產品的時尚設計、文化品位和藝術內涵。不同的色彩、圖案、質地的服裝面料成為不同消費者追逐的元素,因此經編面料在設計生產中要關注流行趨勢,體現花型設計的時尚性,體現消費的文化理念、藝術需求,結合產品的用途和市場流行趨勢,充分發揮經編結構的特性,達到完美設計。經編技術是經編產品開發的基礎,從主要類型的經編機(高速、花邊、雙針床等類型)出發,確定改進經編技術的重點。
從面料的特性和服用性能看,經編面料在各類服裝設計中都有較大的應用潛力。(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