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業的發展方向,都是隨著其客戶群的變化而改變的;中國過去服裝生產行業以監獄勞動力和大型(超大型)服裝廠為主的格局,造就了中國縫紉機行業特殊的客戶群,這類客戶群滋生了中國工業縫紉機行業過去小眾化、隱秘化的銷售模式;隨著中國服裝品牌化、時裝化走向成熟和淘寶網銷的崛起,將服裝行業過去款式單一、大訂單一統天下的局面無情擊碎,迫使服裝生產行業也同時邁上了小型化、作坊化的道路,隨著一個個大型(超大型)服裝廠的迅速解體、倒閉,中小服裝廠、家庭作坊漸漸成了服裝生產的主力軍;服裝產業鏈上游的變化令縫紉機生產行業的主要客戶群由原來的監獄服裝廠、大型服裝廠變成了普通中小客戶群,從而導致縫紉機行業一場針對普通中小客戶的市場化營銷模式改革進程迅速拉開了帷幕。
可以預見,自2015年起,縫紉機行業那些過去依靠監獄業務、大服裝廠業務生存的企業和經銷商的大客戶銷售額,每年必將以30%-50%的速度下滑,這些流失的業務都將轉化成如蟻群般成長起來的中小服裝廠、服裝加工戶的小單、散單;縫紉機行業面對這樣的大變革時代,對于那些有品牌意識的縫紉機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化、品牌化騰飛機遇:
一、縫紉機終端呼喚明星品牌
因縫紉機企業的經銷商以往靠關系、靠大單的銷售習慣,造成終端不重視品牌塑造、不重視店面形象,臟亂差成了通病,店面幾乎成了雜貨鋪、修理鋪甚至廢品鋪;這種狀況直接折射出縫紉機行業終端的不規范,更給有品牌理念的企業帶來了搶灘登陸的絕佳機遇;在任何行業想做第一都很難,但是,不斷地推出第一卻不難;例如目前,品牌明星代言在縫紉機行業內就是一塊處女地,誰將成為第一?縫紉機行業已經進入軟實力競爭時代,在功能、技術、質量、外觀、營銷模式都已經被同質化了的當今縫紉機市場,產品和品牌好與壞的差距越來越小,特別是一線與二線品牌之間產品的功能、質量、技術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軟實力就成了品牌之間拉開距離的標尺;在眾多軟實力中,誰會成為縫紉機行業第一個請明星代言并在央視做廣告的品牌?是杰克、中捷、富山,還是一匹黑馬?2015年下半年就會出現第一個請代言做廣告的縫紉機品牌(不會超過2016年上半年),而這個最先請代言做廣告的企業不論之前是二線還是三線品牌,所得到的回報必然是一躍成為行業具有一線影響力的品牌,以前還在觀望、猶豫的經銷商都會搶著代理這個品牌、搶著去規范店面形象!
反觀真正市場化的行業,他們在終端的品牌影響力并不是用硬實力衡量的,而是靠軟實力營銷推廣所締造的明星品牌效應獲得的,所以,我們就會經常看到那些行業里面資金、廠房曾經強大的企業,被后來居上的小兄弟擊潰甚至倒閉。
中國的工業縫紉機行業已經進入了市場化、規范化、品牌化的快車道,這一趨勢不可逆轉;任何抱著老方法、老套路來應對今天競爭的企業都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就好比一個故事:“獵人在獵熊的時候,獵人坐在樹上第一次丟給熊一塊肉,熊小心的舔了舔,發現沒有問題就吃掉了,很香!獵人第二次又丟給熊一塊肉,熊只是聞了聞就吃掉了,還是很香!獵人第三次再丟給熊一塊肉,熊不加思索的就吃掉了,而這塊肉卻是有毒的!所以,跟風曾經讓縫紉機行業的某些中小企業得到了很多好處,但是,一定要小心獵人的手段!過去幾年,因為利潤率還存在很大伸縮空間,所以,大家都習慣了跟著行業龍頭去一次次跳水,2015年,大家又開始習慣性的等待行業龍頭的動作而后打算故伎重演,為此,我負責任的判斷:行業龍頭依靠自身GY4.0締造的集約化、精益化、自動化、智能化優勢,今年丟出來的一定是有毒的肥肉!聰明的企業從現在開始就會拋棄跟風和模仿,選擇走自己的明星之路!
二、碎片化的服裝生產行業必然會催生縫紉機行業營銷新模式;因中國服裝市場已經邁上了“服裝時裝化、訂單碎片化、生產微型化”的新階段,在工裝都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大型流水化作業的服裝廠已經被終結,各地服裝企業被碎片化將成為主流,隨著服裝企業碎片化的加劇,工業縫紉機的營銷思路、營銷模式、營銷手段也必須與時俱進,進行全面升級改革。
縫紉機生產企業、經銷商重視中小客戶的散單是應對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而零散業務成交的最重要基礎不是欠賬,而是——明星品牌效應,散戶并不是縫紉機專家,對縫紉機行業幾乎一無所知,那些在業內小有名氣的企業或品牌,到了終端其實并沒有必然的優勢;就好比在觀眾眼里導演還不如明星更有吸引力一樣;所以,縫紉機企業在制定品牌方針和營銷戰略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專業第一、實力第一、影響力第一”三者的區別,專業第一不等于實力第一、實力第一不等于影響力第一,因此,企業在市場化競爭中的核心,要像加多寶那樣通過品牌營銷手段持續打造市場影響力,從而推動企業自身專業和實力的市場轉化與不斷升級,也就是一切以接地氣為原則,我們縫紉機的地氣就是終端客戶群。
三、跳出縫紉機的單一思維,橫向延伸戰略產品鏈,走出一條跨業態強強聯合的終端戰略聯盟新路;縫紉機行業已經永別了暴利時代,過去年銷售100萬就可以有二三十萬利潤的經銷商,以后的利潤也許只夠溫飽、而那些年銷售額低于50萬的經銷商,以后基本上就會無利可圖了;所以,過去經銷商單一依靠縫紉機銷售就能夠生存的局面即將被打破;經過考察,在終端實施機線一體銷售的經銷商,其縫紉機銷售效果普遍很好,可是由于絕大多數代理商缺乏代理線的渠道,而且單一一個代理商在線企又缺乏話語權,拿不到好的支持政策和最低價格,造成這種模式無法普遍推廣;為此,縫紉機生產企業應該抓住這種機遇,利用服裝行業不同業態之間相互的渠道優勢,橫向思維,與配件、線、布料等企業去洽談戰略聯盟,從而走出一條獨特的營銷新路……
回顧縫紉機行業計劃經濟時代所謂的強企,基本上是老式論資排輩、以大比大、倚老賣老的一廂情愿,很多曾經的業界大腕今天還如手機行業洗牌期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一樣,意欲拿著手里的屠龍刀繼續號令機槍大炮的新江湖,其結果必將是被縫紉機行業如蘋果、三星、OPPO等后崛起的新貴斬落馬下!